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市场新闻业及新闻职业伦理之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场新闻业及新闻职业伦理之悖

市场新闻业及新闻职业伦理之悖【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中国的传媒体制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和转型。少数媒体越来越看重经济利益,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在一定程度上被市场规范所牵引,甚至做出不顾新闻职业规范和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本文以2011年11月《南方都市报》“联防队员入室施暴强奸案”的报道失当为例,揭示了市场新闻业与新闻职业伦理之间的矛盾,并试图给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 【关键词】市场新闻业 新闻职业伦理 集体偷窥 一、事件回顾 2011年10月22日夜,深圳市宝安区河东社区,王娟(化名)被深圳宝安区联防队员杨喜利几乎是当着其丈夫杨武(化名)的面施暴并强奸。11月8日,南方都市报以《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为标题,在要闻A7版的位置,用半个版面,以图文并发的方式率先详细揭露了案发经过和细节,并把杨武自责的话以直接引语方式用大号、加粗、加黑字放在醒目位置。此事见报后,经过网络发酵和微博转载,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媒体的错误引导下,受害人杨武代替施暴者成为了舆论指责的首要对象,他甚至被贴上了“史上最窝囊丈夫”的标签。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看到,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家庭的不幸,为信息化时代的大众传媒提供了一场丰盛的“报道盛宴”。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和引起轰动,媒体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事件中本该引起整个社会尤其是管理部门深思的新闻点,争相上演了一场对案件受害人进行新闻暴力的“群殴”。媒体为何如此本末倒置?是什么让媒体在报道中忽略了最起码的尊重和人文关怀?笔者认为,这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屈从于市场规范,为达成“逐利”目的而违背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的一个体现。 二、市场新闻业理论 市场新闻业是新闻产业化后,学术界对其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首要经营目标的运营方式的概括,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市场新闻业理论系统。其中较早对新闻业为市场服务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的,是美国新闻传播学者约翰·H·麦克马纳斯的《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一书。在书中,作者提出了独特的市场新闻业理论模式,认为一个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媒介企业,必须同时在受众市场、新闻来源市场、广告市场和投资市场上采取行动,展开竞争。由此形成了两种内部规范:新闻规范要求新闻要向社会公众提供关于环境变动的尽可能多的信息,使其知情,进而做出合理决策,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与之相反,商业规范认为只有市场才能准确反映出社会需要,新闻工作者只需寻找市场需求并尽量满足它。麦克马纳斯运用了美国传统学派的经典研究方法,使用大量论据证明了当两种规范发生冲突的时候,市场逻辑常常压制了新闻逻辑,为了维护媒介的衣食父母以及媒介自身的利益,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得不被牺牲掉了,人们可能无法再获知对周围环境真实、可靠的信息。 在我国,新闻媒介属于国有或公有机构,不涉及投资市场的运作,新闻业的市场化程度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新闻业避免了市场化带来的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业经过几次转型,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下,已经充分融入了市场,完全实现了自负盈亏并且成为“创利大户”。广州是中国大陆媒体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这次对深圳联防队员入室施暴强奸案的报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市场逻辑对中国新闻业的影响。 事实上,“联防队员强奸案”折射出了很多现实、严酷的社会问题,比如杨喜利作为一名联防队员何以如此猖獗?有过犯罪记录的他又为何能够被联防队录用成为治安管理人员?造成受害人丈夫杨武如此软弱怯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而媒体却对这些关键问题一带而过甚至避而不谈,只是一味地把目光锁定在“妻子受辱”与“丈夫旁观”的强烈冲突上,而这些无非是为了夺人眼球,提高发行量,获得经济利益。在新闻规范与商业规范的交锋中,商业规范轻松获胜,媒体轻易跨越了职业伦理道德的底线,为受众提供了一场丰盛的“集体偷窥”大餐。 三、大众传媒与集体偷窥 “集体偷窥”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近年来却越来越多地与大众媒介联系在一起。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媒体的发展,人类似乎进入了“偷窥时代”,大众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偷窥者”。集体偷窥的匿名性,将偷窥的代价降到了最低,原先伴随着个体偷窥的罪恶感也随之消失,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休闲”的价值。 同时,也有研究证明,媒介更钟情于对受害女性的窥视,媒体凭借男性话语霸权,自然而然地迎合在社会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男性群体的欲望,以隐晦的方式不停地追逐、展示、放大与两性相关的女性的痛苦和屈辱。对于媒体来说,“联防队员施暴强奸案”同时满足以上两点标准。首先,受害女性的悲惨遭遇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迎合男性群体的窥视欲望,其中包含的暴力、色情因素完全符合媒体吸引受众眼球的标准;其次,受害人丈夫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出人意料的“懦弱”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