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龙洋及张之洞之故事
广东龙洋及张之洞之故事标志中国近代机制币正式发行的是广东制造并发行的光绪元宝龙洋。
一、“反版”银元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在广东试制七钱三分银元,俗称“七三反版”。并有辅币四种,重分别为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三分六厘五。后据汇丰银行意见,又改制为七钱二分银元,俗称“七二反版”。四种辅币的重量亦相应递减。
试制币正面中间列“光绪元宝”四字,周围环列英文省名和记重文字,背面中间为蟠龙图案,周围环列汉字省名和记重文字。因为英文字母设在币的正面,和后来的定制相反,故称“反版”银元。
二、正式发行的广东龙洋
经清政府批准,正式发行的七钱二分银元系列,将试制币正面的英文移至背面,主币为壹元,辅币分别为五角、二角、壹角、五分。因此,钱币界称英文在正面的试制币分别为“七三反版”、“七二反版”,又称广东正式发行的这套系列币为广东龙洋。
三、广东龙洋背后的故事
光绪十二年(1886年),已任两广总督两年的张之洞,在目睹成色低下的外国银元可以以高于高成色纹银的价值在中国市场上流通,造成“利归外洋,漏厄无底”的状况,于当年十月初六(1886年11月1日)致电驻英公使刘瑞芬和正在巴黎的驻法、德、意、荷、比、奥公使许景澄,询问英、德两国关于铸币机的有关情况。十一月初九再次去电询问置设造币厂所需厂屋、设备、人员及经费等情况。光绪十三年正月,因京城制钱短缺,户部奏请“於(于)滨临江海各省应解京饷内,酌易制钱,解存天津备用……先令直隶、江苏各督抚添购机器,制造制钱”。于是在正月二十四日,张之洞请奏《购办机器试铸制钱折》,经户部议奏准行。又和伦敦数次电函往来后,于光绪十三年四月初三(1887年4月25日),张之洞委托驻英公使刘瑞芬在伦敦与英国伯明翰喜敦厂签订合同,订购制造铜钱兼银钱的全套机器设备,并在广州大东门外黄华塘择地建厂。
四、反版银元由英国设计制模
“七三反版”的模具由英国制造,随同机器一同交付。据张之洞光绪十五年八月初六《洋商附铸银元请旨开办折》中称:“所有银元遵旨尚未开铸……臣前奏因中国之银中国所用,故拟定为库平七钱三分,兹据汇丰洋行声称仍拟铸七钱二分,则与向有银钱一律,便于交易……”,并呈上“七三反版”银元十套。“七三反版”银元是在机器安装完成至十五年八月初六之间校验试机时所打制的,故流传较多,而“七二反版”则是在制模后所铸的样币,存世极少。
五、广东银毫
广东所打制的银币,初期大小兼制,后因所定章程中面额贰毫以下配料成色最低、利润最丰厚,故以面额贰毫的银币为生产的主要品种。而广东市面交易也逐渐以银毫为本位。
六、各地仿制龙洋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又在武汉发行湖北龙洋,从此各省相继仿效,蔚然成风。先后制行龙洋的有江南、北洋、浙江、安徽、奉天、吉林、湖南、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首先将银元的面值以“元”、“角”来表示,壹元以下辅币有五角、二角、一角、半角四等。银辅币又称银角、小洋或银毫。
因为各地制度不一,所制的龙洋成色、重量各有不同,省与省之间无法通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以此为由,曾令各省银元归并广东和湖北两省制造。但政令不通,不久有些省局又重新恢复制造。
七、湖北银元
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造币厂的两广总督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在湖北开办工厂,编练新军,创办新式教育,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代表人物。
光绪十九年(1893年)八月,张之洞因市面制钱短缺,湖北各府、州、县、城、乡、市、镇,市面渐形萧索,会同湖北巡抚谭继洵奏请援照广东成案,开铸银元。奉旨允准后,利用武昌阅马场原守备署改建了厂房,仿造广东银元的式样制造银元。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湖北银元局开制。
据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初二张之洞致武昌蔡道台电报,湖北银元局日铸仅数千。闰五月初四蔡道台回电称“初办入手未熟,拟从少日铸五千,一两月后日铸二万无难”,可知银元局开铸于五月。湖北银元品种自七钱二分至三分六厘共五种规格,当时湖北行用银元不广,主要行销于苏、皖等省。
光绪二十二年,由于制钱缺乏,银元壹元只能换到制钱八百四十文。为在湖北推广银元,湖北在当年开铸背面加镌“本省”字样的湖北银元。每“本省”银元壹元定价为制钱一千文,民众可至官钱局购取。因为此种银元定价不合市场流通法则,以至发行半年后还无法正常进入流通,最终被淘汰出局。
光绪三十年,张之洞向朝廷提议,由湖北试制一两重银币,用于民间往来用款及缴纳赋税。并称,以纯银铸币替代需称量计重的生银,可抵制外国银元的流入;试用期间如流通顺畅,即可以一两重银币为国币。但此币行用时间不长,即退出流通。?□
作者简介
戴志强,浙江绍兴人。中国钱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