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目(一)(明)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1],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2],貌古则鲜妍不足[3],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
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4],一绝
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5],庵宇皆精,
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
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
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
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
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6]。
宿幻住之次日[7],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8]。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
而下[9]。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
相劝。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10],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
有些子分[11],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注释:
[1]庄:这里指天目山脚的双清庄。参见作者《初至天目双清庄记》。颠:天目山
顶。[2]鲜:少。[3]鲜妍:鲜艳美丽。[4]缟(gǎo):白色的绢。[5]县:通“悬”。[6]
出缠:佛教语。指摆脱人间烦恼的束缚。结室:佛教语,指佛门弟子聚会祈祷吉祥。[7]
幻住:天目山上的寺名。[8]高峰、死关:天目山上的地名。[9]活埋庵:天目山上庙名。
[10]当:对,相称。巨目:巨人之目,大人物的眼界。[11]分:缘分。
本文选自《袁宏道集笺校》卷十。这是作者万历二十五年(1597)在於潜县所作的两
篇天目山游记中的一篇。天目山有两支,东天目山在浙江临安县西北;西天目山,与於潜
接界。东西两支均有天池,好像天的眼睛,故称天目山。
这篇游记的结构很有特色。作者先以“幽邃奇古”概括天目山的特点。继而铺写天目
山“七绝”;最后才点出自己的游踪。这足以说明天目山给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明晰的印
象。文中描写山中变幻无常的云态,更是比喻奇妙传神之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