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庐山后记(清)恽敬
自白鹿洞西至栗里[1],皆在庐山之阳;闻其阴益旷奥,未至也。
四月庚申[2],以事赴德化[3]。壬戌[4],侵晨,沿麓行。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5]。
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6],测香谷泉[7]。出太平宫[8],漱宝石池。甲子[9],
渡江览湓口形势[10]。乙丑[11],返宿报国寺[12]。大雨,溪谷皆溢焉。
丙寅[13],偕沙门无垢[14],篮舆曲折行润中[15],即锦润也。度石桥,为锦绣谷,
名殊不佳;得红兰数本[16],宜改为红兰谷。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视前后人,在绡
纨中[17]。云过,道旁草木罗罗然[18],而润声清越相和答。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经
“庐山高”石坊[19],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
尽没。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润,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
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径
天池口[20],至天池寺。寺有石池,水不竭。东出为聚仙亭、文殊岩[21]。岩上俯视,石
峰苍碧,自下矗立,云拥之,忽拥起至岩上,尽天地为绡纨色,五尺之外,无他物可见。
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返天池口,东至佛手岩,行沉云中
[24],大风自后推排,云气吹为雨,洒衣袂[23]。蹊坐升仙台[24],拊御碑亭[25],云益
重。至半云亭,日仍融融然耳。无垢辞去,遂独过铁塔寺而归。
天池之云,又含鄱岭、神林浦之所未见[26]。他日当赢数月粮居之[27],观其春秋朝
夕之异,至山中所未至,亦得次第观览,以言纪焉[28],或有发前人所未言者,未可知
也。
注释:
[1]白鹿洞:在庐山五老峰下。唐贞观中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于此,并畜一白鹿,因
名。宋代为白鹿书院所在地。栗里:在庐山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居于此。这是指作
者前次《游庐山记》所游的地方。[2]四月庚申:四月二十三日,时为嘉庆十八年。[3]德
化:今江西九江市。[4]壬戌:四月二十五日。[5]东林寺:在庐山西北,初建于晋。[6]
西林寺:在东林寺西。[7]香谷泉:在西林寺后。[8]太平宫:在东林寺东北。[9]甲子:
四月二十七日。[10]湓口:在九江西,湓水入江之处。[11]乙丑:四月二十八日。[12]报
国寺:在庐山西北部。[13]丙寅:四月二十九日。[14]沙门:和尚。[15]篮舆:竹轿。
[16]数本:数株。[17]绡纨:白色的薄绢纱。[18]罗罗然:清疏的样子。[19]“庐山高”
石坊:石坊横额有“庐山高”三字。[20]天池口:即天池山山口,在庐山中部偏西。[21]
东出:当为“西出”,聚仙亭、文殊岩均在天池寺西。[22]沉云:指浓云。[23]衣袂:衣
袖。[24]蹊:小路。这时谓从小路走。升仙台:又名白鹿升仙台,在佛手岩西南数百步。
[25]拊:通“抚”。御碑亭:在升仙台南。亭中碑上刻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周颠仙人传
》,因名。[26]含鄱岭:在庐山中部偏南的半山腰。神林浦:水口名,在星子县东。这里
指同年三月作者游含鄱岭、神林浦时所未见过的云海。该处云海见作者《游庐山记》。
[27]赢:备足。[28]以言纪:用文字记载下来。
恽敬(1757—1817),字子居,号简堂,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乾隆四十八年
(1783)举人,以教习官京师,历富阳、新喻、瑞金等县令,以廉声卓异,擢南昌府同
知,改署吴城同知。为人负气,尚名节,为忌者诬劾,以失察去官。敬肆力于古文辞,其
古文得力于韩非、李斯,与苏洵为近,风格较自然奔放。与张惠言等创立“阳湖派”。著
有《大云山房文稿》。
本文选自《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卷三。作者于嘉庆十八年(1813)三月曾游庐山南
部,写了一篇《游庐山记》。同年四月再游庐山西北部,写了这篇《游庐山后记》。与前
篇一样,两文重点都是在写庐山的云海变幻,但所写云海又各具特色。本文游及而提到的
景点有十几处,但都一笔带过,而重点写了锦绣谷、“庐山高”石坊、文殊岩三处的云
海,三处云海又各自不同,再现了庐山云海瞬息万变的飞动飘忽之美,使读者似置身其
中,叹为观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