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黄崖遇雨记(清)袁枚.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庐山黄崖遇雨记(清)袁枚   甲辰春,将游庐山。星子令丁君告余曰[1]:“庐山之胜,黄崖为最。”余乃先观瀑 于开先寺,毕,即往黄崖。   崖仄而高,箯舆升[2],奇峰重累如旗鼓戈甲从天上掷下[3],势将压己,不敢仰视; 贪其奇,不肯不仰视。屏气登颠[4],有舍利台,正对香炉峰。又见瀑布,如良友再逢, 百见不厌也。旋下行,至三峡桥。两山夹溪,水从东来,巨石阻之,小石尼之[5],怒号 喷薄。桥下有宋详符年碣[6],谛视良久,至栖贤寺宿焉。   次日闻雷,已而晴,乃往五老峰。路渐陡,行五里许,回望彭蠡湖[7],帆竿排立, 己所坐舟,隐隐可见。正徘徊间,大雨暴至,云气坌涌,人对面不相识。舆夫认云作地, 踏空欲堕者屡矣。引路里保,避雨远窜,大声呼,杳无应者。天渐昏黑,雨愈猛,不审今 夜投宿何所。舆夫触石而颠,余亦仆,幸无所伤。行李愈沾湿愈重,担夫呼謈[8],家僮 互相怨尤,有泣者。余素豪,至是不能无悸。踯躅良久,犹临绝壑。忽树外远远持火者 来,如陷黑海见神灯,急前奔赴,则万松庵老僧曳杖迎,唶曰:“相待已久,惜公等误行 十馀里矣。”烧薪燎衣[9],见屋上插柳,方知是日清明也。   次日雪,冰条封山,触履作碎玉声。望五老峰不得上,转身东下,行十馀里,见三大 峰壁立溪上,其下水潺潺然。余下车投以石,久之寂然,想深极,故尽数十刻尚未至底 耶?旁积石础碎瓦砾无万数,疑即古大林寺之旧基。舆夫曰:“不然,此石门涧耳。”余 笑谓霞裳曰[10]:“考据之学,不可与舆夫争长,姑存其说何害!”乃至天池,观铁瓦, 就黄龙寺宿焉。僧告余曰:“从万松庵到此,已陡下二千丈矣。”问遇雨最险处何名,曰 犁头尖也。   余五年游山皆乐,惟此行也苦,特志之。   注释:   [1]星子:今江西星子县。庐山在星子县北。[2]箯舆:竹制的山轿。[3]重累:重 叠。[4]颠:同“巅”,山顶。[5]尼:阻挡。[6]祥符:宋真宗大中祥符年的简称,凡九 年(1008-1016)。碣:石碑。[7]彭蠡湖:即鄱阳湖,在江西省北部。庐山离鄱阳湖西 岸不远。[8]呼謈:大声呼痛。这里是指他们叫苦。[9]烧薪燎衣:用柴升火,烘烤衣服。 [10]霞裳:姓刘,袁枚的学生。   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袁枚游庐山,由南麓上山,历游黄崖附近的开先寺、三峡 桥、栖贤寺等名胜。这篇文章,便记游览经过。   文章虽然记的是游览的全过程,但依游程重点写了登黄崖及遇雨两个片段。登黄崖, 重点写山“仄而高”。如形容山的陡峭,群山罗立,说自己上山时仿佛觉得旗鼓戈甲从天 上掷下来,既形像地描摹了山峰的各种形态,又准确地表达了仰面上登时的心理感觉。写 遇雨的一段尤扣人心弦。忽晴忽雨,晴则观远处纤毫毕见,雨则漆黑一团,正是庐山气候 多变的特征。作者以如椽巨笔,不但写出大雨中的遭遇,且忙中有闲,在写了舆夫多次遭 险、自己也摔倒、走投无路后,还不忘点缀担夫、家僮,一笔不漏。   游山应是一种乐趣,袁枚在这里却着意写了苦。悬崖峭壁,难以攀登。为一苦;雨中 难行,频临不测,为一劳。但作者娓娓记来,把极不堪之境缕分细述,我们仍能从中品味 出他的趣来。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