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救治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救治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救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23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是常见内科危急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及时洗胃,清除有机磷毒物。阿托品应用的原则:早期使用,宁多勿少,宁快勿慢,反复足量,迅速达到阿托品化。必须全面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11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10例,男41例,女69例。年龄20~68岁,平均38.9岁。有机磷中毒农药为:甲基乙硫磷中毒50例,敌百虫中毒18例,辛硫磷30例,甲胺磷+敌敌畏12例。皮肤接触中毒35例。就诊时间:皮肤接触中毒患者在症状出现后30分钟内就诊。
中毒程度和分类标准:按照《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1],重度者60例(5455%)。中度23例(2090%)。轻度27例(2454%)。
治疗方法:皮肤接触中毒者用清水洗净皮肤。口服中毒者用清水洗胃,反复冲洗直至洗液无色、无味为止。洗胃液总量20000~50000ml。洗胃后注入5%硫酸镁40ml导泻,洗胃同时,给予阿托品,首次剂量轻度1~5mg,中度4~10mg,重度10~20mg,静脉注射,5~15分/次。达到阿托品化后逐渐减量或延长给药时间。中、重度患者应用解磷定,首剂1~15g/日静滴,连用3~5天。同时结合输液等综合治疗。
结果
治愈108例(9818%),死亡2例(181%)。死亡者为重度口服中毒患者。
讨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①皮肤黏膜接触中毒者,迅速脱去衣服,彻底清洗皮肤毛发和指甲;②口服中毒,及时彻底洗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要及早洗胃,洗胃前应先抽去胃内容物灌洗,不断变化体位,每次注入洗胃液300~500ml,注入的洗胃液以微温为宜。
早期、足量、反复使用特效解毒剂阿托品,尽快达到阿托品化是抢救AOPP的措施。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蓄积,可解除毒蕈碱样中毒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但阿托品过量可引起阿托品中毒,抢救失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阿托品的剂量要根据患者的中毒程度和耐受性灵活掌握使用。对重度中毒者首次阿托品10~20mg,10~15分钟/次。当患者出现面颜潮红、轻度不安、皮肤黏膜干燥和无汗,肺部啰音消失时是阿托品化的重要指标。此时应减量维持3~7天后停药观察。血胆碱酯酶活力是阿托品维持时间的重要依据,胆碱酯酶活力稳定在50%~60%时不会出现反跳。本文110例痊愈患者阿托品维持时间3~10天。未见反跳现象。阿托品化与阿托品中毒难以区分,在使用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出现高热、狂躁、皮肤干燥、无汗、尿潴留时心律不加快反而减少,应考虑阿托品中毒。本文2例患者阿托品中毒,经减量后康复。
本文发生吸入性肺炎2例,可能与洗胃时体位不正确和患者配合不当有关,经抗炎治疗后痊愈。上消化道出血8例,洗胃时损伤了胃黏膜或应急性溃疡所致,经抗酸止血治疗痊愈。呼衰3例、低钾22例、心房纤颤4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解磷定对毒蕈样、烟碱样及中枢神经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能置换中毒酶的磷酰基、使胆碱酯酶恢复活性,对胆碱酯酶有较好的活化作用。采取分次应用、足量给药,胆碱酯酶活性达到60%以上可考虑停用或减量。使用时要注意稀释后缓慢静推,不可过快,否则也会引起呼吸抑制而死亡,本组3例解磷定用法不当引起呼吸衰竭,经积极抢救痊愈出院。
总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及时洗胃,清除有机磷毒物。阿托品应用的原则:早期使用,宁多勿少,宁快勿慢,反复足量,迅速达到阿托品化。必须全面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73.
[ZK)][HT][FL)][HJ]
[FL(3!@(0,0,0,40)K2]
4程华春,杨华,邵云,等.依托咪酯、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硫喷妥钠对心率变异性和脑双频谱指数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2):139-140.
5蒋奕红,林高翔,石青峰,等.靶控输注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7,20(6):1182-1184.
6李海红,陈鸿,潘宁玲,等.辐射分析法研究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咪哒唑仑的相互作用[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7):307-309.
[ZK)][HT][FL)][HJ]
[CSX]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