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明文人参及八股文选编活动原因之探究
晚明文人参及八股文选编活动原因之探究内容摘要:晚明时期,大量文人参与到科举参考书的选编活动中来,使得科举参考书激增。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因为科举考试在明后期出现了新的变化,科举应试者对参考书的需求增加;其二是因为晚明生员数量激增,大量生员陷于贫困,不得已选文谋生;其三因为晚明文人结社活动的需要。
关键词:晚明 文人 科举参考书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3-71-75
八股文的选编活动,特指选家从乡、会试的试卷及诸生平时所作的科举应试文中,选编出一些具有学习价值的范文,并加上自己或者他人的评点后,结集出版销售,以供读书人学习、参考。由于选编的八股文大多是已中式之人的考卷及优秀学生习作,选本往往非常受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的欢迎。这种八股文的选编活动,在宋代就很流行。而晚明时期,此活动最为兴盛。晚明时期的时文选家非常多,导致时文选本遍地皆是。明末文人杨彝就曾嘲讽说:“今天下财用乏绝,但禁刻十八房与天下大小社稿,锓直墨直纸直可得十万而赢。”[1]这种状况前所未有,堪称为当时社会的一大特色。
晚明八股文选家为何如此之多?笔者认为,有三个重要原因。其一,科举考试的新变化;其二,生员的激增并普遍贫困化,为了谋生,很多人成为八股文选家;其三,是文人结社活动的需要。
(一)科举因素
科举考试的应试者是八股文选本的需求者,他们需要临摹、背诵这些选本,以便在考场上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八股文选本必须紧跟科举考试的新形势,做好选题猜题的工作。自明代中后期开始,科举考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些变化,导致了选文活动的泛滥。
首先,科举考试开始尤其重视《四书》文的写作。明洪武十七年(1384),朝廷颁布了科举考试内容的定式,规定乡、会试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第二场考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虽说考试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四书五经,但是“百年之间,主司所重唯在经义,士子所习亦惟经义,以为经义既通,则策论可无俟乎习矣。”[2]然而,明前期的考试虽重视第一场四书五经的考核,尚还兼顾二、三场作文的好坏。可是后来,由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而阅卷官的人数始终不变,阅卷的时间也没有适当地延长,因此,考官阅卷的负担越来越重,于是索性将二、三场之文弃之不顾,只看首场之文。因此,考生只要第一场《四书》《五经》文作得好,便可荣登金榜。而在首场七道题中,又以第一篇《四书》文为重,因此,到明代后期,就形成了一种“士子所诵习,主司所鉴别,不过《四书》文而已”[3]的局面。
而首场可以出的题目并不多。首先,自永乐年间颁布《四书五经大全》后,科场所出经义之题就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之内拟定,而《四书》、《五经》里又有不少不能被拟作题目的句子,这就使得出题的范围有了很大的限制。明嘉靖朝以后,《四书》、《五经》之中的必读内容又被删掉了不少,因此,考场之中,可出之题不过数十道而已。其次,明中后期,由于皇帝的原因或者政治的原因,科场所出之题变得事先较易猜测。如明世宗的忌讳很多,“主司出题,多所瞻顾,士子易以揣摩,其射覆未有不合者。”[4]还有许多考官出题喜欢谄媚时贵或讥讽时政,如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大权独揽,山东、贵州第二题俱为“敬大臣则不眩”。而南京出舜禹为首题。十年(1582),湖广出题“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来献媚。[5]这种投上所好的情况很常见,因此,科场猜题的风气变得很严重起来,希望考中科举的读书人往往在考前拟题一二百道,窃取他人的文章背诵熟练,待自己考试时抄誊一过,即有望侥幸中式。当人们发现这种做法的好处后,整个社会便开始靡然相从。由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猜题、拟题的能力,于是那些时文选家就应市场而生,他们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拟好一些可能出的题目,并相应地选编一些好的范文来刊刻。
其次,明后期开始,科举考试的文体文风开始变换不定。科举考试的文体是八股文,它正式形成于成化年间。然而八股文的格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到了明后期,八股文的格式已经与前代有了很大区别。顾炎武就说:“嘉靖以后,文体日变,而问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6]除了文体的不断变化之外,在行文的风格上,各个时代也是不同的。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明代的文风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洪武到成、弘这一时期,八股文的内容基本上“皆恪遵传注,体会语气,谨守绳墨,尺寸不逾”。[7]正德、嘉靖年间,文人们喜欢将古文的笔法融入八股文,并且“融液经史,使题之义蕴隐显曲畅”。[8]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是明代八股文的极盛时期。万历以后,考生为了猎取功名,开始在写作上求新求异,而考官也对新颖的文章颇多青睐,导致八股文的写作开始花样百出。据吕留良介绍:文风自万历十三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XC9000励磁系统简介.ppt VIP
- 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pptx VIP
- 2024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13685光与色彩自考课程.docx VIP
- 2024年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pptx
- 2024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商用车推力杆多自由度动态载荷耐久试验方法201106.pdf VIP
- “体文旅”融合发展:概念重构、内涵解析与演进历程.doc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