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运河遗产特性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大运河遗产特性探究

河南省大运河遗产特性探究摘 要:对滑县至浚县卫河段运河遗产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此段运河遗产具有复合性、区域尺度线性、在用性三个特点,且兼有遗产运河、文化线路以及文化景观三个属性。卫河段运河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原生态性、遗产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显著的生态价值及潜在的休闲价值。 关键词:河南省;运河遗产;卫河;滑县至浚县段;遗产特性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ritage as study objects. The paragraph thinks the Grand Canal Heritage of Huaxian to Xunxian part of Wei He System have thre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mplexity, regionally, usability. And these heritages both belong to canal heritage, cultural routes and cultural landscape. Its value lies in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heritage content, and significant ecological value and potential of the leisure value. Key words:Henan province, canal heritage;Weihe river;Huaxian to Xunxian part;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ritage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10-67(6) 1 前言 “遗产运河”是近年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一项新的遗产类型,对它的保护与利用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包括世界遗产组织在内的广泛关注。对于拥有当今世界上最长人工运河的我国来说,其意义更为深远。 我国的大运河包括古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三个体系,其中又以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图1)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底,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8年3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正式提上日程。长期以来,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而提到隋唐大运河,却多与残暴的隋炀帝联系在一起,认为它是隋炀帝骄奢淫逸的历史见证,对于隋唐大运河所蕴含的深层历史意义、价值很少发掘。本文以此为契机,对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段运河遗产的特性做一初步研究。 2 研究对象 隋唐大运河成“人”字形横跨黄河南北。现遗存部分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安徽三省,其中又以河南省规模最大,故本文将隋唐大运河的研究范围界定在河南省境内。 2.1 范围界定 根据空间分布特点,河南省大运河遗产可以划分为黄河南、北两大部分,黄河以北为卫河体系,黄河以南分为洛河体系与汴河体系。(图2)根据历史发展脉络,河南省大运河的发展又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战国秦汉时期、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其中隋唐宋是河南省大运河的鼎盛时期。与以上三个阶段对应,黄河以北运河经历了“白沟-永济渠-御河-卫河”的发展演变,黄河以南的运河则经历了“鸿沟水系-通济渠-汴河水系-贾鲁河、惠济河”的发展演变过程。 卫河体系运河遗产以与运河直接相关的水利工程遗产为代表;洛河及汴河体系则以粮仓遗产及运河城镇为代表。同时,卫河也是河南省大运河体系中唯一一段尚存水面,河道至今仍在使用的河段。而运河遗产保护的难点与重点就在于大尺度在用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提出针对此类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本研究选取卫河体系中滑县至浚县卫河段运河遗产为研究对象。 2.2 区位 滑县至浚县段卫河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安阳市和鹤壁市,具体指道口古镇至浚县古城段。(图3) 道口古镇地处河南省安阳市滑县西北边境的卫河东岸,浚县古城地处鹤壁市东部,两城南北相望,卫河由南向北穿过。这段运河是卫河体系中保存较好的一部分,河道大体上反映了大运河永济渠的流向,是永济渠的历史见证。道口古镇和浚县古城是卫河沿线运河城镇的典型代表,其典型的北方运河城镇的空间格局、丰富的水工设施、建筑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地反映了该地区因运河而生、依运河而兴的轨迹。 2.3 遗产构成 通过分析滑县至浚县段卫河历史沿革及空间特点,经过现场调研与仔细的研究,《河南省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将该段运河遗产划分为3大类、6小类,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