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传百年经典小吃――大米凉皮-中华名人一壶酒――李白一斗诗百篇
流传百年经典小吃――大米凉皮/中华名人一壶酒――李白一斗诗百篇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大米凉皮
文/海涛
小吃风味
“凉皮”是陕西的一种风味小吃,又叫“酿皮”。根据原料的不同,一般分为米皮和面皮。
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当属秦镇凉皮的米面凉皮,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是皇室贡品。另外,汉中凉皮也非常出名。但是,汉中凉皮中放的辣椒油,不像秦镇凉皮那样浓烈,而是让人觉得柔和细腻。我们现在经常吃的,就是这种凉皮。
凉皮是真正为夏天而制作的小吃,不仅仅是因为听到它的名字,就觉得凉快、舒服,更因为口味,酸、辣、凉香爽口。
来历传说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陕西秦镇大约有十万亩稻田。一年赶上天气大旱,老天不下雨,长出了许多稗秕,根本就没有办法向皇帝进贡。
大家正在为难的时候,一个外号叫“李十二”的农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稻米用水泡软,然后碾成米粉,做成糊糊状,接着再倒在箅子上蒸,熟了以后切成长条。吃的时候,再加入各种调料。
众人一尝,都啧啧称赞,于是最终决定用这个“大米皮子”代替稻谷,进贡给皇帝。
秦始皇一吃,龙颜大悦,就免去了当地人们的赋税,并且下令以后秦镇只用向朝廷进贡大米皮子就可以了。
以后,秦镇农民为了纪念帮助大家解除灾难的李十二,就在他去世的这天――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做“大米皮子”。
从此以后,秦镇人就有了做米面凉皮的习俗与技艺,并且世代相传,到现在已经形成“筋、薄、细、软”,调料讲究,色香味俱佳的风味小吃。
在秦镇,一年四季,不分男女老幼,大家都喜欢吃凉皮,以致使凉皮成为陕西饮食文化中一道非常独特的风景线。
据说,陕西每年制作凉皮,就能用去几十万吨的籼米。现在,陕西凉皮已经不是陕西人独享的美味,在北京、上海、深圳等许多城市,都有了陕西凉皮的一席之地,甚至街头巷尾,随处都能看见“陕西凉皮”的招牌,与“兰州拉面”、“云南米线”一争高下。
中华名人一壶酒――李白一斗诗百篇
李白,唐代大诗人,“饮中八仙”之一。性格狂放不羁,嗜酒成性,诗酒一体,有“斗酒诗百篇”之誉,被称为“酒仙”。他借酒藐视权贵,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他的豪放诗篇都是用酒作为酵母酝酿、催化而成的。李白“酒仙”的地位,世所公认。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一写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民间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李白的酒瘾很大。在给妻子的《赠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在《襄阳歌》诗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在《将进酒》诗中说:“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些数字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李白的嗜酒成性却也是事实。李白为何经常喝酒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酒浇愁。李白不受唐玄宗重用,被逐出长安后,郁郁而不得志,于是满腔激愤借酒来倾吐。他在《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饮酒消解不了他的愁怀。在他所写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关于李白喝酒的传说很多。李白先后参与组织了两个饮酒集团,亦是文坛、酒国盛事。李白客居任城时,与孔巢父等五人相识,他们一起在徂徕山中每天饮酒沉醉,被世人称为“竹溪六逸”。李白任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召他进宫作诗。李白醉醺醺地来到宫中,叫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怀恨在心,用李白写的诗挑拨杨贵妃,杨贵妃进谗言,玄宗才疏远了李白。李白酒醉泛舟在采石矶附近的江面上,见水中月影而捉之,遂溺死。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