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淡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浅淡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推行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单靠心理辅导课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与其他学科相比更贴近学生内心世界,更富感召力,因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语文教师能够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材,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加以引导,那么学生就能在获得认知教育的同时强化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
一、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位哲人说过:“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潜能调动起来,使人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就能获得成功。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期,教师的言行对他们影响很大。在语文教学中对待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以赏识、希望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缺乏自信,不敢说话,怕见生人。实际上就是孩子交际范围小,语言交流机会少,心理有畏惧感造成的。学生在课下能海阔天空地聊个没完没了,但在课上或公开场合却完全变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只教会学生识记知识,还要锻炼学生多种表达能力,力求使学生逐渐克服心理恐惧。例如,教师可通过课前三分钟讲演、有感情复述课文内容、交流学习体会、口头作文等活动形式锻炼学生说话。此外,根据学生成绩水平和能力高低,教师可以在提问和布置作业的时候分开层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可设计深浅不同的问题,难易有别的作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教师还可以根据中学生表现欲普遍较强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利用教室的有限空间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如每期更换不同的学生设计黑板报等。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实践以上一些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这些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最大程度唤起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自信的推动下向着预定目标迈进。
二、创造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多数变成了“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课下布置过量的重复性的作业,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课堂效果不佳的情况。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作业所占据,没有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与特长,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创新力普遍不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一是精选作业,少留相似、重复以及不够典型的作业,达到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二是增加实践性作业。实践性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于生活,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布置写日记、写影视剧评价等。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语文活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每节课用3-5分钟讲故事、播新闻,或在教学中适时进行讨论演讲或编演课本剧等。如教学《雷雨》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进行活动,如参观浏览、收集整理资料等。教师还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亲自去发现和体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与情感。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坚强意志力和承受挫折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当代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有的甚至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由父母代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独立面对的事情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惧怕困难、不敢面对挫折、不能承受失败等一系列问题。比如在劳动中怕苦怕累,开小差;平时学习中不是踏踏实实、刻苦努力,而是耍小聪明、投机取巧,甚至考试作弊;受到批评或考试不理想时就想不开、走极端等等。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素材可以利用在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承受挫折能力。如领袖人物、科学家、英雄豪杰等都是凭借顽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获得了成功。他们的成功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历经了各种困难和磨砺最终成功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模仿学习,引导学生以这些人物为榜样,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曹雪芹处境艰难仍笔耕不辍,张海迪受病魔折磨仍坚忍不拔,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