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住宅空间及居住心理关系
浅议住宅空间及居住心理关系摘要:建筑设计必须使内部空间的使用价值和艺术效果同时获得充分发挥,才能体现建筑艺术的魅力和促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空间居住心理艺术效果
Abstract: architectural design must make the value in use of the internal space and artistic effect simultaneously give full play,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charm of the art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people’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Keyword; space living psychological artistic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居住建筑的室内空间尺度和比例、装饰与色调,对室内空间环境和气氛、居住心理和精神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划定居住建筑内部每个部分的平面和空间,体现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获得实用价值与艺术效果的和谐与统一,是住宅设计中应予探讨的课题,对提高住宅设计水平是有益的。
一、平面布局与居住心理
室内平面与空间静的主体是家具等设备的布置,加上使用者的活动,组成了动静结合的空间,人在室内活动的路线和方式,是根据静主体的安排而获得的,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静的主体约束。如何为人创造一个灵活、方便、舒适的活动空间路线,是室内静的主体占有位置及布排方式的关键。
室内静的主体的平面安排,能充分显示每一房间的特有功能,并且能发挥出每一房间不同的使用心理特征。因此,室内布置很有探究内涵,它能创造出宁静、高雅、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心理状态,也能产生杂乱纷烦的心理感觉,它能创造出“小中见大”的意境,也能有“心中变小、大中有变、空而不旷、静中见动”的效果。
注意充分发挥单位面积的使用效率
设计中要考虑室内生活必需的家具设备布置,但在模拟布置中,要尽量扩大人的活动面积,对于面积较大的空间,人的活动线路可适当分散和相对和延伸,对于面积较小的面积,要使人的活动区域相对集中,例如,使用面积在12m2以上的房间,适合布置组合式家具,使用面积小于12m2的房间,只适当布置单体式家具。
2、居住建筑的内部设计,应包括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个内容
使用功能主要体现在平面大小及比例,室与室之间的关系,而精神功能的体现必须伴随色调、线条、装饰、设计及一些点缀等内容对空间适当的烘托,创造出舒适闲静的居住心理及和谐的家庭气氛。在室与室之间的分隔中,不要千篇一律的采用整片实体墙面,可考虑多种形式的艺术分隔和装饰性分隔,以丰富空间室内环境气氛。
二、空间、光线和心理效果
居住建筑的层高一般控制在3.0-2.8米,由平面及高度组成的空间,其大小的适度和比例的恰当,直接影响着居住的心理效果。
空间高度
一个房间的空间,从高度上可分二个空间区域,在2米以下高度的空间中,室内动静主体在其中活动和占有,比较紧凑和频繁,2米以上至天花板这一空间,是灯具、装饰性挂物(包括挂镜线、窗幔等)互相衬托的一个宽敞的空间,上下两个空间区域的对应,除了采光通风等实际功能需要外,还有心理效果的因素。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对于高度和造价之间的关系控制是一个实际问题。但作为人类主要生活场所的居住建筑,必须要同时考虑切合实际的健康和居住心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夏天安装冷暖空调的人家越来越多,有的装一台,有的装二台,几乎每家都有,从目前世界发展趋向看,空调机在居住建筑中的普遍采用已开始不被认为是符合人体健康的最佳选择,因而在住宅高度的控制上,应该引起设计师们的注意和警惕。
光线
在居住建筑中,由于户型和各室面积的控制,任何房间几乎都只在一侧开窗采光,有的还只能采用接采光,因此,就一个单元来讲,它总是有光线很弱的“暗处”,就一个房间来说,也存在室内光线不均匀的现象。由于房间的进深与净高间的比例限制,(住宅净高均已在2.85m-2.55m,面积 14m2以上的房间,其进深一般为窗高的1.8-2倍),因此,住宅层高对采光特别是间接采光有很直接的影响,底层居室较暗的状态长期以来不能得到解决,人们在居室内希望有一个明亮的空间,这是设计师们应予满足的基本要求。因此,设计中可以考虑比较好的反射性能的材料作为分隔结构,扩大光面和亮度。人们一般很不适应居室内的阴暗,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应该是感觉上温馨、明亮、宽敞和舒适的,这种心理感觉会使人得到很好的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