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国文竞试试题-台南二中
台南二中105學年度第1學期高一國文競試試題卷
一、單一選擇題 (每題2分,共64分。)
(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字形相同的是 (A)鉅細靡「」/「」笑大方 (B)個性「」介/「 」於懷 (C)龍「」虎踞/堅如「」石 (D)共「」盛舉/「」金包銀。
( )有關古典小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志人」為魏晉六朝小說重要的特徵,至後代仍有繼承者,如《聊齋志異》即其代表作 (B)傳奇是小說的代稱,唐、明、清的傳奇都是傳述軼聞瑣事的小說 (C)《世說新語》、《三國演義》、《水滸傳》皆依據史實 ( )下列各組的語詞,意義兩兩相似的是 (A)不拘於時/與世沉浮 (B)小學大遺/買履信度 (C)不恥相師/師心自用 (D)蔚為風氣/方興未艾。
( )葉慶炳〈先生和老師〉:「讀書人漸漸多起來,其中不乏青年才俊,在學問上不但勝過同儕,而且超越前輩,前輩不得不倒過來向後生請教」,下列文句可與此文意相呼應的是 (A)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眾而笑之 (C)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D)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 )柳宗元〈師友箴並序〉一文中「道苟在焉,傭丐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的語意,與下列文句可以相呼應的是 (A)生乎吾前,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B)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C)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D)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閱讀下列文章,並回答問題:「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意。後示張公,張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思乃詢求皇甫謐,謐見之嗟嘆,遂為作敘。逾事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衽讚述焉。」下列選項敘述正確的是 (A)「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意」:時人認為左思對前輩有所詆毀,不懂尊賢 (B)「此二京可三」:意謂〈二京賦〉在〈三都賦〉之後,屈居第三位 (C)「逾事先相非貳者」與「不遷怒、不貳過」的「貳」字,二者字義相同 (D)「逾事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衽讚述焉」:從前對左思曾批評非議之人,莫不表示敬意。
( )閱讀下列短文,並回答問題:「上郡胡馥之,娶婦李氏,十餘年無子而婦卒。哭之慟;『汝竟無遺體,怨酷何深?』婦忽起坐曰:『感君痛悼,我不即朽。可人定後見就。依平生時,當為君生一男。』語畢還臥。馥之如言,不取燈燭,暗而就之。復曰:『亡人亦無生理,可側作屋見置。須伺滿十月然後殯。』而後覺婦身微暖,如未亡。即十月後,生一男,男名靈產。」本段文字寫作方式和題材,最有可能的作品是 (A)《世說新語》 (B)《徐州先賢傳》 (C)《西遊記》 (D)《幽明錄》。
( )孟武伯問:「(甲)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甲)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乙)也何如?」子曰:「(乙)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丙)也何如?」子曰:「(丙)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論語.公冶長》)依上文文意,(甲)(乙)(丙)依序應填入 (A)冉有/公西華/子路 (B)子路/公西華/冉有 (C)子路/冉有/公西華 (D)公西華/子路/冉有。
( )蘇格拉底曾說:「許多賽跑者失敗,都是失敗在最後的幾步」,此話可與《論語》書中互相闡發的文句是 (A)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B)君子之於天下,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C)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D)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 )依據下列林西莉《漢字的故事》的說明,「果」、「采」二字的造字方式應屬於
(A)象形/指事 象形/會意 指事/會意 會意/象形。
( )下列文句,最接近玉嬌龍與胡適二人所述意旨的選項是
(A)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功名屬少年,知心惟杜鵑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堪尋敵手共論劍,高處不勝寒。
( )閱讀下文,選出符合作者想法的選項:「年紀輕的時候,倒是敢說話,可是沒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會上有了地位,說出話來有相當分量,誰都樂意聽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學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語,切忌生冷,總揀那爛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紀大了,退休之後,比較不負責任,可以言論自由了,不幸老年人總是嘮叨的居多,聽得人不耐煩,任是入情入理的話,也當作耳邊風。這是人生一大悲劇。」(張愛玲〈論寫作〉) 年輕人與老年人都較敢表達意見,但也不耐聽他人意見 中年人處世多權衡利害輕重,常不願說出與眾不同之論 說話者地位越高、年齡越長,越能得到聽眾喜愛與信任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差距,形成「人生一大悲劇」。
( )依據詩意,作者感到被「嚙咬」、「絞傷」的原因,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