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深埋大型溶洞成因分析-隧道建设
第25卷 第4期 隧道建设 25(4):6~9,14
2005年8月 TunnelConstruction August.2005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深埋大型溶洞成因分析
庄金波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9)
摘 要 对施工中遇到的深埋大型溶洞形态进行了阐述,并根据毛坝向斜的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结合岩溶形成条
件,分析了溶洞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隧道施工的不良影响,为今后认识同类岩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深埋 岩溶 成因
1 工程与地质概况 排列的北北东向的山脉与河谷,兼有岩溶洼地和峡
新建铁路渝怀线圆梁山隧道地处渝、鄂、黔三省 谷地貌景观。隧道穿越的主要地质构造为毛坝向斜
市毗连地区,为川东鄂西褶皱山地与贵州高原接壤 和桐麻岭背斜及其伴生或次生断裂等构造,地质条
带。隧道所穿越的乌江与沅江水系分水岭毛坝-圆 件复杂。
梁山地区,属中、低山深切河谷地貌,相对高差800 该地区气候温和,具有春雨、夏旱、秋绵、冬干的
余m。隧长11068m(DK351+465~DK362+533), 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7℃,平均降水量1383.6mm,
进口位于细沙河东岸,出口位于炭厂河西岸。隧道 降雨主要集中在 5、6、7、8等月份,占年降雨量的
最大埋深780m,对应里程 DK353+035。隧道标高 54.3%。河流除细砂河属乌江水系外,其余均属沅
503.74m~560.40m。 江水系,分水岭位于毛坝向斜西翼标高1350m以上
该地区地貌形态明显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具条 的长条形山地。
带状展布特征,以褶皱构造为基本骨架,形成相间式
三叠系下统大冶组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泥盆系上统水车坪组 ⑦志留系泥岩
图1 毛坝向斜核部纵剖面图
2 毛坝向斜概况 水的盆状构造(图1)。
隧道在DK353+200~DK355+400穿越毛坝向 地层岩性主要为志留系、泥盆系水车坪组砂泥
斜高水位富水区。向斜四周被志留系地层所围限顶 岩及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吴家坪组、长兴组;三叠
托,两翼二叠系下统(P )灰岩形成高 50m~ 系大冶组、嘉陵江组灰岩、硅质灰岩,局部夹薄层泥
1q+m
100m长数十千米的绝壁,构成两翼高凸,中间低洼 页岩。毛坝向斜岩溶形式在近地表以溶蚀-构造裂
的槽状地貌。向斜两翼的地貌形态对称性较好。向 隙为主,向下逐渐以溶蚀孔洞为主。根据地勘资料,
斜南段呈北北东向,北段渐变为北东向,南北长 向斜中存在P 和P 两层承压水,水头442m和
2W+C 1m
3
65km,东西宽2.0km~3.5km,为一封闭、可溶、不透 460m。向斜段正常涌水量为55000m/d,最大涌水
第4期 庄金波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深埋大型溶洞成因分析 7
3
量为83000m/d。 粘土基本填满全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