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孝道与亲情.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孝道与亲情

教學設計—孝親 學習目標︰通過研習不同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中「孝」的內涵,進而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孝親的表現。 學習材料: 》 程度:初中 教學活動 構思和備註 「孝」字,上面為一老人,下面是一小孩,表示尊敬長輩,侍老奉親之意。在中國文化中的「孝道」,就是指個人對父母長輩自然流露的感情。 學生朗讀《燕詩》,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詩中哪些句子最能表現雙燕愛護子女之情?為甚麼? 為甚麼雛燕沒有體念父母的關愛之情?是不是只有動物才會這樣薄情無義? 詩末「爾當反自思」一句,作者要雙燕反思甚麼? 教師可向學生提供該詩的序文:「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念之。叟少年時亦嘗如是,故作《燕詩》以諭之矣。」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作品。 着學生回家背誦全詩。 學生閱讀《慈烏夜啼》,並結合《燕詩》,探討以下問題︰ 《慈烏夜啼》中,慈烏有甚麼行為?為甚麼牠會有這些行為? 作者以哪位古人比喻這隻慈烏?試說說這位古人的故事。 《燕詩》寫雛燕飛走,《慈烏夜啼》則寫慈烏不肯飛走,詩人藉着兩種鳥的不同行為,各表達甚麼含意?你對詩人「爾當反自思」的提醒有何反省? 可讓學生自行查找有關曾參的事跡。 學生閱讀琦君的《母心似針插》,結合《慈烏夜啼》,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並思考以下問題︰ 琦君失去父母親的時候,有何感受?事後回想,又有何感受?這與《慈烏夜啼》中的慈烏有何不同? 《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你同意這種說法嗎?《母心似針插》中有哪些例子違反這句話的意思?你認為這些行為是否不孝呢?你有沒有做過類似的行為呢? 作者認為現今的中國人「一味抄襲『西方親子之間的責任義務』的皮毛理論」,卻「揚棄了數千年儒家的倫理孝道」。對此你有甚麼看法? 兩篇作品都有「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之意,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抒發感受。這活動不一定在課堂上進行,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寫讀後感。 《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香港重視宏揚孝道的文化,如在稅務上設有「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鼓勵子女盡供養長輩的責任。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政策、民生習俗等方面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論語為政》節錄(見附錄),並在課堂上討論下列問題︰ 在《論語為政》論孝四則中,依次談到了「無違(禮)」、「父母之憂」、「養與敬」、「色難」,有人認為這代表了儒家四項孝道,而且難度一項高於一項。你同意這個排列嗎?試加分析。 你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哪幾項? 試參考辭典,辨析以下詞語的不同含義:(1)孝養、(2)孝敬、(3)孝順。在日常生活中,你認為哪一項最容易做到?哪一項最難?試說明理由。 孔子說:「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甚麼孔子認為僅是物質上奉養父母是不足夠的,還得在感情上對父母表示誠敬? 《論語為政》論孝四章中儒家四項孝道「無違(禮)」、父母之憂」、「養與敬」、「色難」所指的是︰ 1 以禮盡孝,有所依循 2 愛惜自己,以釋親憂 3 全心盡力,孝敬父母 4 和顏悅色,內外俱到 上述四項或以謹守禮制為難,或以善體親心為難,或以敬由心發為難,或以容色恭順為難。同學各言其是,言之成理即可。 孝養:指養親。那是子女對父母的最基本義務。子女由父母養育成人,因而産生了報恩意識,待父母年老後竭力贍養父母,一盡「反哺」的義務。孝敬:傳統孝道觀念不僅要求子女對父母盡奉養的義務,更重要的是子女對父母有敬愛之心。孝順:要敬親,不僅是對父母長輩的和悅盡禮,還要在態度上和行為上順從父母長輩。 如果侍奉父母沒有半點真情實意,僅是物質上的奉養,這又與飼養犬馬有麽區別呢?孔子把能否敬愛父母作爲人與畜、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着學生閱讀陳耀南《父親節論慈孝》(節錄),思考以下各項:陳耀南陳耀南陳耀南陳耀南 呼應了《論語》「養與敬」及「色難」兩方面。 「父慈」是動物本能;「子孝」是人性精粹。父慈子孝,成就了真正的文明社會—不只幼有所長,而且老有所終;不只少者懷之,而且老者安之。 試找找自己讀過有關父母與子女的作品(如孟郊《遊子吟》、朱自清《背影》、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分析作品中呈現的孝親關係。 附錄 論語?為政(節錄)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第二》)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第二》)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二》)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