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018:有意为之的非线性DAC.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MT-018:有意为之的非线性DAC

MT-018 指南 有意为之的非线性DAC 作者:Walt Kester 简介 通常,我们都是在强调数据转换器中保持良好微分和积分线性度的重要性。不过,在一些 情况下,有意为之的非线性ADC和DAC(但保持良好的微分线性度)会非常有用,尤其是在 处理具有宽动态范围的信号时。 非线性DAC和ADC的电信应用 非线性数据转换器的最早用途之一是对脉冲码调制(PCM)系统的语音频带信号进行数字化 处理。在研发T1载波系统过程中,贝尔实验室做出了巨大贡献。使用非线性ADC和DAC 的动机是为了减少对语音通道进行数字化处理所需的总位数,从而降低串行传输速率。直 接对语音通道进行线性编码需要11或12位,且采样速率为8 kSPS。上世纪60年代,贝尔实 验室确定7位非线性编码就已够用;之后在70年代,他们转而采用8位非线性编码来改善性 能(参考文献1-6)。 在总的范围内,非线性传递函数针对小信号分配的量化级数较多,而针对大幅度信号则较 少。实际上,这样可以减少与小信号相关的量化噪声(噪声影响最为显著),并增加较大信 号的量化噪声(噪声影响最不明显)。通常使用“压缩扩展”这一术语来描述此种编码形式。 选定的对数传递函数称作“Bell μ-255”标准,或者就是“μ法则” 。欧洲制定有一项类似标准, 称为“A法则” 。Bell μ法则支持通过8位实现约4000:1 的动态范围,而8位线性数据转换仅提 供256:1的范围。 在发射器中,第一代通道分组(D1)使用以温度控制的电阻二极管网络作为7位线性ADC之 前的“压缩器”来产生对数传递函数。在接收器中,7位线性DAC后接具有反向传递函数的 相应电阻二极管“扩展器” 。下一代D2通道分组采用非线性ADC和DAC ,以一种更可靠、 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来实现压缩/扩展功能,并且无需温度控制二极管网络。 B. D. Smith在其1953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中提出,当反馈路径中使用非线性内部DAC时,逐 次逼近型ADC 的传递函数是该DAC的反向传递函数(参考文献7)。因此,相同的基本DAC 可以用于ADC 中,也可以用于重构DAC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早期,非线性ADC 和DAC技术通过采用分段线性逼近法获得所需传递函数,实现了低成本、大规模使用(参 考文献1-6)。这些非线性8位、8 kSPS数据转换器已经成为常见的电信构建模块。 Rev.A, 10/08, WK Page 1 of 4 MT-018 8位DAC 的非线性传递函数首先分为16个具有不同斜率的段(弦),具体斜率取决于所需的 非线性传递函数。4 MSB决定包含所需数据点的段,而每个段又进一步由8位字的4 LSB细 分成16个相等的量化级。图1显示了6位DAC的情况,其中前3位确定8个可能弦之一,而每 个弦又进一步根据3 LSB的定义细分成8个相等的等级。3 MSB通过使用非线性串DAC产 生,而3 LSB则使用3位二进制R-2R DAC产生。 V REF NONLINEAR DIVIDER V = 2.048V LSB REF 128mV R-2R DAC OUTPUT 128R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