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3.ppt
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一: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互文等。;(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 典故 象征 铺陈 白描。;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五)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七)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例:?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衬托作用。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八)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 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③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读书笔记.docx VIP
- 上海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简表.pdf VIP
- 广西盐业公司的招聘试卷.pdf VIP
- 2025《民营经济促进法》解读课件PPT.pptx
- Haier海尔空调KFRd-120LW 7YAF81 KFRd-120LW 5YAF82 KFR-12ity 5YAF82用户手册.pdf
- 雪铁龙维修 手册 图DS_5LS_Owner_Book_ZH.pdf VIP
- 烟风煤支吊架设计手册-新版.pdf VIP
- 长期卧床鼻饲患者的护理ppt.pptx VIP
-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智慧工厂的安全策略之VLAN的划分.docx VIP
- GB 6246-2011 消防水带标准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