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哥伦比亚机能心理学
《教育传播学》 哥伦比亚的机能心理学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具有机能主义总倾向的心理学流派,简称哥伦比亚学派。早起的有卡特尔,后来有桑代克、吴伟士。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桑代克。 生平简介 主要著作 迷笼实验 联结主义 学习理论 生平简介 Edward L.Thorndike,1874-1949 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生平简介 桑代克(Edward LeeThorndike,1874—1949)1874年8月31日出生于美国麻省,父亲本来是律师,后来当了牧师 。作为一个孩子,其貌不扬,生性害羞、孤独,只有在学 习中才能找到乐趣,也特别有学习的天赋,高中的成绩一直处在前一二名。 在读了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之后,他才对心理学感兴趣。 1897年获硕士学位。尽管对詹姆斯非常尊敬,他却选择了一个非常没有詹姆斯特色的课题“鸡的直觉及智力行为”。动机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 1898年,哥伦比亚大学聘请他为大学评议员,提供给他奖学金,他带着两只受过最好训练的小鸡到了纽约继续完成博士学位,指导教师是詹姆斯·麦克金·卡特尔。 桑代克在1899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一位心理学讲师,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桑代克把他的动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之后他越来越多的用人做测试对象,并把大量时间花在人类学习、教育心理测验等领域。除了用一年的时间去俄亥俄州克里夫兰西部保留地大学做教员之外,他成果颇丰的一生中的其余时间都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度过的。 《动物智慧》(1911) 《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03/1913-1914) 《智力测验》(1927) 《人类的学习》(1931) 《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1935) 《人类与社会秩序》(1940) 主要著作 迷笼实验 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联结主义 联结主义是桑代克在动物实验中提出的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他认为,动物学习不存在思维和推理的作用,而是在情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是说,学习是联结的形成与巩固。 这种看法对克服过去动物心理学中的拟人论有一定的作用,但他抹杀了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 桑代克把联结视为行为的基本单元。他认为联结有两种:一类是本能一类是习惯。 行为是由本能和习惯组成的,而习惯又是以本能为基础的,并因经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所以本能已成为行为的基石。 学习理论 1.试误说 2.学习率 3.相统因素说 试误说 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学习心理。他创造了迷路圈、迷箱和迷笼等实验工具,试验鱼、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 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并不具有推理演绎的思维,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作用。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感应结”。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 桑代克把人类的学习方式分为四类: (1)普通动物式的形成联结,例如10个月的婴儿学习打鼓; (2)形成含有观念的联结,例如2岁儿童学习听到母亲一词就想到母亲,或者想到糖时就说出糖这个词; (3)分析或抽象,例如一个学音乐的人学习对一个声音的倍音发生反应; (4)选择性的思维或推理,例如儿童应用有关造句法的各种规律和词根的意义来学习一句拉丁文的含义。 学习率 练习律: 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刺激—反应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使用率),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与弱或遗忘(失用率)。 后来他放弃使用率,提出相属原则(即相属易联结)和情景的可识性和反应的可得性原则。 学习率 效果律: 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