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音乐教学设计 (3000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松花江上音乐教学设计 (3000字)

松花江上音乐教学设计 (3000字) 初中音乐教案 《松花江上》 教材依据:《松花江上》是九年义务教育湘教版初三级上册第一单元一首抗战歌曲。歌曲为带尾声的二段体结构,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 教材分析:《松花江上》是张寒晖(1902---1946)于1936年秋在西安二中教书时谱写的独唱歌曲。作者以饱含热泪的如泣如诉的音调,愤恨哀伤的情绪,揭示出当时因遭日本侵略者蹂躏而背井离乡的东北同胞的悲惨生活,倾诉着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张寒晖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戏剧活动家。河北定县人。“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由于它唱出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心声,而迅速传遍全国各地,是我国抗战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歌曲赏析:1936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布满西安的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 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了《松花江》的曲调了。当然,这也要变一变才成??。”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述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申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长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先亲自教二中学生歌唱,后来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里,不久就传遍了东北军。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解放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也选用了这首歌曲。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三年级学生。初三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基础上选择“歌唱”模块的学习,多数学生具有基本的歌唱能力,但是部分学生的简谱识谱能力和音准能力较差;对于音乐学习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愿望,但是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经验不够丰富;男生多数已渡过变声期,但是歌唱中还需注意保护声带,正确发声。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