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钢筋混凝土结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结构

; 5.水泥在贮存3个月后按过期水泥使用。3个月后,水泥的强度将降低10%一20%;6个月后,约降低15%一30%;一年以后,约降低25%一40%。如果水泥在贮存期间不慎受潮,其处理和使用须符合表4-1-1的要求。 ;此车间于l983年l0月开工,当年12浇筑完大梁混凝土,12月26—29日安装完屋盖预制板,接着进行屋面防水层施工;1984年1月3日拆完大梁底模板和支撑,1月4日下午房屋全部倒塌。 ;进场已3个多月并存放在潮湿地方已有部分硬块的325号水泥。 (2)这种受潮水泥应通过试验按实际强度用于不重要的构件或砌筑砂浆,但施工单位却仍用于浇筑大梁,且采用人工搅拌和振捣、无严格配合比。 (3)大梁在混凝土浇筑28天后(倒塌后)用回弹仪测定的平均抗压强度只有 5N/mm2左右;有些地方竞测不到回弹值。 (4)在倒塌的大梁中,发现有断砖块和拳头大小的石块。 (5)大梁纵筋和箍筋的实际配置量少于设计需要(纵筋原设计为10?22,实配7 ?20,3?22;箍筋原设计为?8@250,实配?6@300),分别仅及设计需要量的88%和47%。 经按施工时实际荷载复核,本倒塌事故是因施工中大梁混凝土强度过低,在大梁拆除底模后,其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所引发,继而导致整个房屋倒塌。使用过期受潮水泥是主因, 混凝土配比不严、振捣不实、配筋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 [应吸取的教训] (1)施工现场入库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建立标志。先到先用,防止混掺使用。 (2)为防止水泥受潮,现场仓库应尽量密闭。包装水泥存放时应垫起离地300mm以上,离墙也要300mm以上。堆放高度不超过10包。临时露天暂存水泥应用防雨篷布盖严,底板要垫高,并采取油毡、油纸或油布铺垫等防潮措施。 (3)过期(3个月)水泥使用时应复查试验,按试验结果使用。 (4)受潮水泥应严格按表4-1-1办法处理。 ?二、水泥和集料台有害物质 水泥除CaO、SiO2、A12O3:、Fe 203:4种氧化物的总数大约在95%以上外,还有5%以下的其它氧化物如MgO、SO3、TiO2、K20、Na2O等。所有上述氧化物大多来自原料,少数来自燃料。它们在燃烧过程中相互结合,生成多种矿物;但是,总还有极少量的氧化物因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而残余下来,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泥浆体之中。 游离的CaO和MgO水化作用很慢。它们往往在水泥凝结硬化后还继续进行水化作用,使得已发生均匀体积变化而凝结(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均匀体积变化,这时对凝结后的混凝土质量并无影响)的水泥浆体继续产生剧烈的不均匀体积变化。这种再生的体积变化,严重时会发生使混凝土开裂甚至崩溃的质量事故。 游离的SO3能在水泥凝结硬化后继续与水化铝酸钙作用,形成大量体积膨胀的水化硫铝酸钙(钙矾石)晶体,在凝结后的水泥浆体内产生膨胀应力,破坏水泥浆体结构。 游离的Na2O、K2O若过量时遇到混凝土中的活性骨料(活性SiO2),也会产生使骨料体积膨胀的效果,严重时会使混凝土“开裂”。 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85)规定: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MgO的含量不得超过5.0%。如水泥经压蒸 ;;;质量问题也最严重。楼板酥裂和塌落的情况见图4-1-2。 ;;检验。用磨细后的粗、细集料粉试样品按一定步骤加入蒸馏水、盐酸、氯化钡溶液等试剂,用求试样重、沉淀物重、坩埚重的方法代入一定公式即可求出以SO3计的水溶性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含量。 若含量值大于集料样品重的1.0%,即为不合格集料。 ?三、 碱—集料反应 ? 碱—集料反应是指水泥中的碱,如Ca(OH)2和易生成NaOH的Na20,与集料中的活性SiO2发生反应,生成碱的硅酸盐凝胶体,吸水膨胀,引起混凝土开裂的现象。它能使混凝土的耐久性下降,严重时还会使混凝土失去使用价值。由于这种破坏既难以阻止其发展,也难以修补,故俗称为混凝土的“癌症”。 因碱—集料反应发生的质量事故遍及全世界: □美国是发现碱—集料反应最早的国家,有十余个州曾发生碱—集料反应的破坏事件; □加拿大也深受其害,1906年在渥太华建成的Hurdman桥,因; 碱—集料反应严重而于1987年拆毁,1957年后该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发现数百个混凝土工程因碱—集料反应而破坏; □日本于1980年在阪神高速公路上发现大量因碱—集体反应的破坏事故; □南非碱—集料反应的破坏也十分严重,遭破坏的混凝土工程包括桥梁、挡土墙、路面、蓄水坝、电线杆、桩基等,它们出现混凝土开裂多在建成后3-10之内。 碱—集料反应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集料中的活性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