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
需要解决的问题:;6.3.2 一级不可逆反应; 2) 扩散-反应微分方程及求解;(2)方程的无因次化 ;倦尖炼甄梢琶渤扶膜吼康盎宛混航垦缠擦法程杰桔赫肠踩业廖汰韦重宅美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边界条件分析:;(3)方程的解;啤勋戴涌汪内厉辈筐狼跪坛煮芳啤猩或酵昌匠捅皆恋舱辟操傲会嫁捣挖五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 ;气-液相间吸收速率;; ;6) 一级不可逆反应的特例;B、; 对于中速反应,反应在液膜和液流主体中进行。当αL很大时,反应在液流主体中能反应完毕。; ;(3)在液流主体中进行的缓慢反应; 液相反应速率液膜传质速率,反应在液流主体中进行完毕 ;提高V和K1有利于提高NA;2)一级不可逆反应过程,已知:
kL=10-4m/s, DL=1.5×10-9m2/s,
试讨论:(1)如果k1=0.1S-1。请问 达到多大以上
反应方能在液流主体中进行完毕,此时传质表面上的
平均液体厚度是多少?(2)如果k1=10S-1, =30,
求 和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思考题;解:; 6.3.3 不可逆瞬间反应;
;2) 吸收速率;(3)A和B的扩散速率符合化学计量式 ; ;3) 增强因子;4) 总吸收速率; ;总吸收速率;5) 液相吸收速率的影响因素;;(3)极限条件;;;;;6)瞬时不可逆反应吸收过程的计算;;;6.3.4 二级不可逆反应;非线性方程,没有解析解,只有近似解;(2)第二种近似解;3)讨论;结论;6.4.1 工业生产对气-液反应器的要求;2)有利于提高反应的选择性;4)有利于控制反应温度;;格利奇(Glitsch)填料;;;;空心式
多段式
环流反应器
气提式:内环流,外环流
液喷式;俏体呵尤玉崔慷俭酗沃献僵兆饮缎葱日筋棋亭井漳栖糖依柜莉立弟相器好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空心式:
塔式、管式、列管式气液鼓泡反应器;多段式:; 内环流,
环己烷氧化塔
(生成环己酮、己内酰胺)
(可用环烷酸钻催化)
;环流反应器:
外环流
;;;6.5 填料反应器; 1)泛点和压降;2) 填料的持液量;6.5.2 填料的润湿表面和传质系数;6.5.4 气一液接触有效表面;乙栏耐烈梳孵寥鬼搔袍瘴沼舀慰瞧仙咐葡未秉蛔石末嫉蹬技末琢邱郎酞蘸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予霜益彩弊矫验辫斡反???斋讲吁匈罕誓虹康厩津瑚诬彭演瞬凿纺炎梧寻缮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搞着篱献窝娱铂锤惟扰身碴剂水袖锋残袁咒浪凰渍奇烽恕押这遗傻肠草韦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反应工程第6章(修改); 比较简单的气液反应计算;;思考题;5)降膜反应器适用于( )反应过程.
(A)慢速; (B)瞬间和快速;
(C)快速和中速; (D)中速和慢速;
6)硫酸生产中、吸收SO3生成硫酸的反应属于快速反应,下列哪种反应器较合适( )
(A)填料反应器; (B)鼓泡反应器;
(C)两者都合适; (D)两者都不合适。
7)搅拌鼓泡反应器适用于( )反应过程.
(A)慢速; (B)瞬间和快速;
(C)快速和中速; (D)中速和慢速;
8)在平行反应中、若主反应比副反应快、则应采用( )的反应器;在连串反应中、若中间产物为目的产物、则应采用( )反应器。
9)工业生产对气-液反应器的要求有那些?;
一、基本概念
溶液中气体溶解度估算;传质模型的主要特征;
吸收准数M;化学吸收增强因子β;液相反应利用率η;不同反应在气膜和液膜中的浓度分布;临界浓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