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敏感和耐药的概念.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敏感和耐药的概念.PPT

菌液准备 大肠杆菌菌液 用比浊法调菌液浓度为200亿/ml 移液管2 接种 抗菌药物倍比稀释 抗生素 移液管1 培养 置37℃温箱, 培养24h 结果判读 结果判读:肉眼观察,以不出现肉眼可见生长(混浊现象)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测试菌的MIC 注意事项 对倍稀释时最后的1ml弃液不能随意丢弃,注意环境卫生 接种后培养前不能忘记加盖试管塞 意义 可预测抗菌治疗的效果 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发现细菌耐药机制的存在,有助于临床选药 评价新抗菌药物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对细菌耐药谱进行分析和分型有助于某些菌种的 鉴定 分界点的计算方法 选取一大群同种不同株的细菌做药敏试验(至少选取100株,包括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求出该群细菌中每一菌株对某抗菌药物的MIC及其相应的抑菌环直径。因抗菌药物对细菌的MIC与其相应的抑菌环直径呈负相关关系,据此可绘制回归直线图。方法如下: 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检测某抗菌药物对试验菌各菌株的MIC; 用含一定量该抗菌药物的药敏纸片,以扩散法分别测出(1)项中各菌株相应的抑菌环直径; 以MIC的对数(为计算方便,可采取以2为底的对数)为纵坐标;以抑菌环直径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lgMIC与抑菌环直径的散点图; 第二节 抗菌药物压力 一、抗菌药物压力 是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源动力。 1985年,著名学者McGowan指出了与医院内细菌耐药性的出现相关的7个方面: (1)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耐药性比引起社会感染的微生物的耐药性更多见; (2)医院中耐药菌株感染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比敏感株感染或定植者使用的抗菌药物多; (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会引起细菌耐药情况的变化,如投入或停用某种抗菌药物常与其耐药性的消长有关; (4)抗菌药物使用愈多的区域耐药菌分布愈多; (5)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越长耐药菌定植的可能性越大; (6)抗菌药物剂量越大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的机会更多; (7)抗菌药物对自身菌群有影响并有利于耐药菌生长。 二、抗菌药物作用的基本机理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药物主要选择性作用于某些有细胞壁的真菌、细菌,而对宿主本身没有毒性作用。 青霉素(Penicillins)、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s)、万古霉素(Vancomycin)、杆菌肽(Bacitracin)、异烟肼(Isoniazid)、乙胺丁醇(Ethambutol)等。它们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的合成,从而引起细胞壁的通透性改变,大量水分进入细胞浆中而引起细胞的裂解。 2、抑制蛋白质的转录或合成 由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差异,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主要是80 S,由60 S和40 S两个亚基组成,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是70 S,主要由30 S和50 S两个亚基组成。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如链霉素(Streptomycin)、阿米卡星(Amikacin)、托普霉素(Tobra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等,它们主要作用于核糖体的30 S亚基,改变它的形状,导致mRNA不能被正常地翻译而引起蛋白质合成受阻,从而引起细菌死亡。 3、破坏胞膜的完整性 这类抗菌药主要是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它们主要能够与细菌细胞胞浆膜上的一些磷脂成分结合,破坏胞浆膜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胞的裂解。 4、影响细菌的代谢途径 这类抗菌药的代表就是磺胺类(Sulfonamides) * 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压力 生物制药自主实验 吴大畅 细菌为什么会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细菌产生抗生物质 人类提取这种抗生 物质制成抗生素 细菌被抗生素诱导 产生灭活酶或改变 代谢途径以求生存 人类开发新抗生素细 菌不断受到选择压力 抗生素与细菌不断 在新基础上相互作用 细菌自我保护 自然界抗生现象 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发挥抗菌作用 细菌对所接触 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细菌不断发生基因 突变发展耐药性 细菌发展为高耐 药菌与多重耐药菌 全球关注的高耐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MDR-TB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V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