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风堂——李可染:崇其性 爱其形.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风堂——李可染:崇其性 爱其形

德风堂——李可染:崇其性 爱其形 1947年,经徐悲鸿先生引荐,李可染终于有幸拜齐白石为师白石老人曾为李作《耙草歇牛图》题跋,老人写道: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一语道破可染艺术的最大特点:不但精于勤,而且深于思。 李可染在齐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伟,以及大胆独创的精神。 齐白石曾赠可染一枚构思奇巧的印章树下童子,即树下一人。白石老人赠印时,对可染讲了两句古语: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印章取其不须整冠、以洁身自好为做人本色之寓意。1957年,可染访问德国期间,97岁的白石老人溘然长逝,可染未能及时赶回奔丧,未尽弟子之谊,成为他终生遗憾。 悲鸿画马,白石画虾,可染画牛,苦禅画鹰,黄胄画驴,都成为时代的印迹,深深镌刻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 ▲李可染李可染在《自传提纲》中说,他在一九四二年居住在重庆金刚坡下农民家里之时,“开始画水墨山水和水牛”。 这“开始”二字,不是很确切:一九九三年七月李可染纪念展于台北举行时,李可染的同乡、老学生田辛农在艺专老校友聚会时回忆:一九三六年,李可染在徐州民众教育馆任教育股总干事兼绘画研究会指导员时,曾送给他一幅《春牧图》,是田辛农在旁边看着老师画的,画在很大的西湖宣纸上,以简单的几笔画出水牛和牧童的形象。田辛农很珍爱这幅画,一直保存在身边,抗日战争以后,到南京,又去台湾,后来被别人骗去了。    ▲李可染 归牧 45.5cm×83.5cm 不过,说是在重庆时“开始”也不无道理,因为此时此刻画家的心境与早先在徐州时期又大不相同。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到旧历年底,侵略者炮火逼近徐州,李可染偕带四妹李畹束装上路,由陇海路到西安,次岁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美术工场,投身到抗敌救亡洪流,画大幅布画参加保卫大武汉。之后又经长沙、湘潭、桂林、贵阳,最后到达重庆,一路战火不熄,眼看大好城市一个个陷落,难胞宛转沟壑,李可染带着一腔怒火,和力扬一道在街头巷尾留下一幅幅大壁画,呼唤民众奋起保卫祖国,不做顺民,不做汉奸,要做抗敌护国的英雄,他还用漫画武器揭发日本兽兵杀人比赛的罪行。到重庆后,他经历了日寇飞机大轰炸,又从同乡那里获知妻子苏娥病死于上海,家中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国难家仇激荡于心。   ▲李可染 归牧图 49cm×79cm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他在重庆金刚坡下农家近距离地接触到牛之时,别是一番感受漾起心头:“我的一间住房就在牛棚隔壁,那里一只大青牛,我清早起床刷牙,便看见它,晚上它喘气、吃草、蹭痒、啃蹄,我都听得清清楚楚。”他由此而联想到:“牛数千年来是农业功臣,一生辛劳,死后皮毛骨肉无一废物。鲁迅先生曾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联语,并把自己比做牛,郭老曾写过一篇《水牛赞》,并说牛应该称为「国兽」,我自己也喜爱(应该说是崇拜)牛的形象和精神,因而便用水墨画起牛来。”    ▲李可染 妙趣天成 71.5cm×39.5cm 与以往不同,他此刻是从牛的习性中体悟到自己所向往的那种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气魄。他在一九六二年所作的《五牛图》中题道:“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安不居功,性情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无不有用,形容无华,气宇轩宏。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这就是李可染笔下的牛,也是他心中的牛,他喜爱牛,乃至以“师牛堂”作为画室之名。   ▲李可染 牧牛图 34cm×67cm 1947 可以做为参照的是郭沫若一九四二年五月所作的《水牛赞》,李可染一九八二年把其主要部分笔录在画面上:“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霭。任是怎样辛劳,你都能够忍耐。你可头也不抬,气也不喘。你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脚踏实地而神游天外。 你于人有功,于物无害,耕载终生还要受人宰,筋肉肺肝供人炙脍,皮骨蹄牙供人穿戴。活也牺牲死也牺牲,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你这和平劳动的象征,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   ▲李可染 暮韵图 51cm×84cm 郭沫若誉牛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没有见过对牛如此高的评价。它出现在风雨飘摇国难危殆的年月毫不奇怪,正是当年文学家艺术家相通的感受,铸造就了李可染笔下的水牛形象。而画家、欣赏者也是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心心感应,共同完成了这一光照艺术史册的形象创造。李可染笔下的牛是写实与写意的交融,是写情与言志的统一。写牛,也是写人,写画家自己。   ▲李可染 双牛图 35cm×100cm 1948 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牛是人类最重要的动物朋友,生产劳动的得力助手。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长江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