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诗歌2013.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读懂诗歌2013

诗歌鉴赏三步走 【怎样才算读懂?】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邯郸冬至夜思家》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春日登楼怀归》 《春行即兴》 《雨后池上》 《孤雁》《孤桐》 《独坐敬亭山》 《逢入京使》 《题乌江亭》 《临洞庭赠张丞相》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 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李清照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晚年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先写出中意象: 画面中有西塞山,有白鹭鸟,有小溪,有桃林,有鱼儿。 给画面染上色彩: 青翠的山峰,洁白的鹭鸟,清澈的溪水,粉红的桃林。 再让画面动起来: 白鹭振翅,溪水潺潺,鱼儿畅游。 还要给画面加上几个特写镜头: 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桃花上那带着花粉的花蕊。 活了、动了、立体了,这就是再造想象的妙处。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诗中意象无限广, 主客相融意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 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 春草无涯友情芳。 燕飞世迁夫妻苦, 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鸣, 鱼传尺素鸿雁忙。 凡此种种难尽举, 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 意境初解识诗章。 第四、?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第五、?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第七、?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