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波德莱尔的应和之美.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波德莱尔的应和之美

名作 外国文学 欣赏 筅 浅析波德莱尔的应和之美 □付江涛(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郑州 475001) 关键词:波德莱尔 应和论 审美 恶之花 摘 要:波德莱尔作为一位伟大诗人其才华令世人所倾倒,探寻其诗作可以发现,除了他孤独的诗品于众不同之外,他独 树一帜的诗学理论———“应和论”也是使其大放异彩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波德莱尔作品的阅读,结合他的身世,全面的 看待并分析他诗歌中的应和因素,最终证实正是“应和”这一诗学理念才使得波德莱尔的诗歌贯穿着永恒的美感。 作为一位顶级的诗人,波德莱尔不仅为法兰西 魅力,他的应和论让象征主义找到了源泉,他纤毫毕 人所知,更在世界范围享有盛名。他的一生充满曲折 见的真实描写与自然主义交相呼应。众多流派的文 历程,六岁丧父,七岁母亲改嫁,这些童年的阴影给 人大家,都视波德莱尔为自己理论的体现者、实践者, 他幼小的心灵留下忧郁的阴影。然而,他的诗让世人 都以波德莱尔归属自己阵营而荣。说实话,可能在时 所倾倒。波德莱尔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派诗歌先驱,称 代的变迁大潮中,在创作生涯的沉浮起落当中,波德 他为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也不为过。读过他的诗的 莱尔未必真正地清楚自己的历史使命,但他真实的创 人们都能够体会到这个茕茕孑立的才子深邃的沧 作情感与异常的文风魔力却将他再次成为大众的焦 桑。难以想象生活中充斥着忧郁、颓废的波德莱尔一 点。 方面饱受惶惑,同时又能够沉浸在不幸的快乐之中。 要想实实在在地理解波德莱尔唯一的途径就是 他的诗作里随处可见其复杂情感的错综交错:对社 尝试解析他的应和论。有了应和的存在,文学就出现 会的怨恨(“我迷失在这世界里,被众人推揉着,像一 了无数的可能性;有了应和,象征主义在文学中初见 个厌倦了的人”);对亲情的失望(“如果有个人年纪 端倪;有了应和,诗人改变使命成为“通灵者”;也因 轻轻就识得忧郁和消沉的滋味,那肯定是我”);幻想 为有了应和,人们内心中精致细微的情感才得到了 的破灭(“我的青春是一场晦暗的风暴,雷击雨打造 完整的展示。 成了如此的残凋”);对理想的追寻(“怀着无法言说 波德莱尔的应和这一理念最初是在他的一首被 的雄健的快感,在深邃浩瀚中快乐地耕耘”)等等。这 称作“象征派宪章”的同名十四行诗《应和》中提出 些令他歇斯底里的思绪往往使得他不能自控,想抛 的。该诗缩小了无限,容纳了无限,包含了波德莱尔 开所有的一切升入无忧的天堂,却又根本无法实现 诗艺的全部要诣。当然,要说应和论的诞生完全归功 自己的向往,所有的拼命挣扎均为徒劳。备受煎熬的 于波德莱尔一人也是不准确的。在西方传统理论中, 波德莱尔万念俱灰,却又不甘放弃。于是在这进退两 许多官能感觉是被排斥在美学领域之外的。人们只 难的尴尬中诞生了他的惊世杰作《恶之花》。这丛花 承认眼睛能看见对称,耳朵能听见和谐,而否认其他 并未带来应有的馨香,相反却招致世人的惊骇与诋 审美快感。但是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于是乎 毁。透过人们的谩骂与攻击,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波德 许多哲人学士便在其著作中留下点点应和之痕迹。 莱尔之所以可以如此勾勒周围的世界,那他必然拥 上溯到柏拉图,他认为“可感的、物质的现实不过是 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与人格。 思想的反映,亦即精神的反映”。柏拉图的灵感说和 其实,波德莱尔并非是什么邪门歪道的异类,他 迷狂说不过是瞬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