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民俗-文学教育读本.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绍兴民俗 编者董原 目录 舂 送 居 堕 1 绍兴民俗 岁时习俗 绍兴的岁时节令习俗,历代史传地志和其他古籍记 载甚多,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颇具地方特色。 春节 春节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始,又称正旦 、新正 、 大年初一 ,为绍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新正嬉街 在使用公历之前,我国一直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 习惯亦称之为元日或新正。唐代薛逢《元日田家》诗云: “相逢但觉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其中“新正”, 说的就是正月初一。 旧时,新正这天,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大多 要上大街(今解放北路)嬉嬉。此风始于何时,现已难 查考。但其形成乡俗,估摸出于下列原因:越谚谓“正 月初一穿,三十日夜吃”。故人们于这一天,穿得簇崭 全新,妇女小孩还要簪金戴银,自然要去外面风光一番。 街上人多,当是最佳去所。此其一。其次,众生们辛苦 一年,难得这天有空闲功夫,便要到街上去赶个闹热场, 见见世面。三是当时电影不甚普遍,电视还未问世,戏 院又人满为患,唯一开心方式,便是嬉大街。四是新年 头间,许多人喜欢数罗汉,以卜吉凶,而绍城罗汉塑得 2 绍兴民俗 齐全的开元寺在东街,一般均从大街经过。故每年的新 春佳节,乡下和城外的同胞,一大早就熙熙攘攘涌向大 街,经年累月,遂成习俗。 是日,大街上除了至关紧要的药店之外,所有商店全 部上了排门。店家的伙计,此时正和家人团聚,留守店 堂的只有未满师的学徒。老板怕他们寂寞,备有年锣年 鼓,由他们按着“将军令”、“得胜令”的锣鼓点子, 敲了不亦乐乎。只有人行道上,摆有玩具、吹气泡、烟 花爆竹的摊头,也有用藤圈套泥菩萨的地摊,但光顾的 多为城里人。 抗战期间,开元寺的罗汉堂被日寇捣毁,嬉大善寺成 了嬉大街的压轴戏。该寺居城之中心,廊庑配殿均于清 末倒塌,废址处成为集商贸、说唱、杂耍、游医于一体 的综合场所,相似于北京天桥、上海城隍庙。乃至今日, 仍不时有海外游子来寻访大善寺的故踪,重温旧时情趣。 跨入大善寺山门,即有拉洋片,俗谓之看西洋景。洋 片上画有上海外白渡桥、跑马厅、包公铡陈世美等。后 者分两个画画,一张是包公坐在堂上,陈立于堂下,此 时拉洋片的唱道:“包公要铡陈世美,镜子里面瞧一 瞧……”把盖子捂住柜口,柜内漆黑不见,拉片人拉动 另一张洋片,待掀开盖,陈已被铡死。方法极其原始简 单,但乡下妇女争相窥看,啧舌称奇。 山门右侧,有一大雨伞,木盒子里放满了蛀牙,这是 专门拔牙齿的场所。左侧是打针灸、拔火罐、卖膏药的。 左厢房有一梨膏糖店,店主陈少章,艺名小武林,常在 糖店与拉洋片之间,说唱小锣书卖糖,听者若鹬。与糖 店相邻是连环画租借店,内容不外乎坊间武侠小说,当 年数赵宏本、沈曼云画的最好。前者笔法严谨、形神兼 3 绍兴民俗 具,后者画面华丽,细腻工整。右厢是锦文堂书店,店 主姓朱。所售之书,一律七折八扣,书多为女子文戏唱 本、时行言情小说,也有一些经史子集。旁有弹子摊、 网罩(妇女包牛屎头用)篮及相士晓者信(萧继有)的 测字摊,他还能用左手写空心字。往里是“押虾鱼宝” 和“套三根头”,这些属下三流的小赌摊,时隐时现, 如幽灵一样。再入内即至大殿,南首有茶园,常有的笃 班演出。有时,大殿前面道地,大力士李大生在此卖武 膏药,大石块压在身上,还要唱两句绍兴大班。 大善寺门口摆满了小吃摊,有藕粥,线粉头(煮熟后, 加上酱油、猪油、葱花)、年糕面粑粑、辣油豆腐(煮熟 的油豆腐,加上调料和辣油)、麻菇豆腐干(压板豆腐干 内嵌入开洋、麻菇煮熟,搅上红酱,加少许味之素)…… 这些小吃原是普通食品,但经小贩加工烧煮,味道颇为 可口。 逝者如流水,但正月初一嬉大街及其大善寺内特有的 风情,在老人们心中依然历历在目,道来如数家珍。 爆仗与拜年 绍兴有句民谣,叫做“新年新岁忙两件,一放爆仗 二拜年。”正月初一,今称春节,旧称元旦。是“岁之 朝,月之朝,日之朝”,故而又称“三朝”。天未明, 人们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