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宋金元时代的文化
编者董原
目 录
经学、哲学、理学 1
文学与艺术 44
散
戏
学术著作 81
地理学
科学技术 107
文化交流 133
欧
1 宋金元时代的文化
经学、哲学、理学
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到宋代进入一个新阶段,经
学和哲学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唐孔颖达撰《五经正义》
结束了汉魏以来的儒家经学。唐以前的经学被称为“汉
学”,宋以后的儒学称为“宋学”。宋学的特点,是不拘
经义训诂,凭己意说经。宋学自称直接继承孔子的道统,
凭依孔子的经书,探讨有关自然界与社会的起源和构成
的原理,形成自己的哲学系统,与汉学遇然不同。宋学
中占居统治地位的学说是道学即理学。理学包括哲学和
伦理纲常即封建的社会政治学说两大部分。理学家用哲
学的义理论证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对以后的封建社会
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宋代以后,占统治地位的儒学基本
上是理学。
宋学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一)以农业为基础
的宋代,地主土地占有制和租佃制成为主要的普遍的经
济形态。前代依据门阀和等级取得禄位、占有土地的制
度转变为主要经由科举考试任命官员,和主要通过自由
买卖而取得土地。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上的这些变革势
必推动意识形态发生相应的变革。地主阶级需要新的理
论武器以维护其新的剥削关系和政治思想统治。(二)宋
代以科举取士,摆脱了前代贵族门阀和军阀势力的羁绊,
朝政的议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由此形成无休
止的政党之争,也由此形成政治、思想上较为自由的风
气。这种风气为学术上的探讨和新学说的产生,造成了
有利的政治条件。印刷术的发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 宋金元时代的文化
(三)汉学发展到唐代已经陷入了绝境。孔颖达《正义》
后,汉学不再有前进的可能。儒学要继续发展,势须另
辟新径。安史乱后,啖助及弟子赵匡、陆淳等治《春秋》
学,抛开三传,抒发己见。韩愈、李翱著《论语笔解》,
韩愈又著《原道》、《原性》等篇,李翱著《复性书》,相
继提出“道统”与“性命”之说。唐人怀疑古训、自出
新意的学风,为宋学的产生开辟了门径。(四)佛教与道
教在唐代盛极一时,在相当大的领域里夺取了儒学的思
想阵地。佛学提出的有关宇宙和人生的许多命题,为古
老的汉学所不曾有。儒学要战胜佛学就必须对这些命题
做出自己的回答。佛道的流行为儒学提出了论争的任务,
也为儒学提供了足够汲取的思想资料。唐代佛教的禅宗
南宗曾汲取儒学而战胜了儒学。宋代的理学则汲取佛道
而战胜了佛道。
理学创造于北宋,完成于南宋,在金、元继续得到
传播。宋代的经学、哲学和理学,其思想来源大致出于
三个方面:一是汉学以前的原始儒学经典,主要是《易》
《春秋》和《周礼》。二是佛学,主要是华严宗和禅宗。
三是道教,主要是太极和阴阳学说。
北宋前期的经学与哲学
宋朝承唐末五代战乱之后重建统一的国家,经学的
研究已经长期中断,佛道二教仍在南方诸国流行。宋太
祖、太宗尊崇儒学也崇尚佛道,旨在争取士人、以稳定
宋朝的统治,并非出于学术目的。宋太宗时校定孔颖达
《五经正义》,由国子监刻板印行。真宗笃信道教,也倡
导儒学,命国子监祭酒邢禹撰成《九经疏义》颁行。大
3 宋金元时代的文化
抵宋初至真宗五、六十年间,主要是在恢复唐朝的一统
经学,以维护宋朝的中央集权的统治,在学术上并没有
什么新创。
宋仁宗时,随着科举取士制的发展,已逐渐养成了
一批儒士,宋朝统治的重重矛盾也开始暴露在人们的面
前,朝野文士纷纷议论着改革朝政的方案。在学术上也
一扫前时的沉寂,开始了多方面的新探索。
刘敞——仁宗庆历间进士刘敞,字原甫,世称公是
先生,临江新喻人,著《七经小传》三卷,为《诗》《书》
《三礼》《春秋公羊》及《论语》重作新注(传)。刘敞
突破旧注的束缚,依己意作出新解,使学风为之一变。
吴曾《能改斋漫录》引《国史》说:“庆历以前,学者尚
文辞,多守章句注疏之学。至刘原甫为《七经小传》,始
异诸儒之说。”王应麟《困学纪闻》也评论说:“自汉儒
至庆历间,谈经者守训故而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