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材力实验讲义A2---多学时第二学期,2014-3-7.doc

浅谈材力实验讲义A2---多学时第二学期,2014-3-7.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一 梁变形实验 (1)简支梁实验 (2)悬臂梁实验 预习要求: 预习百分表的使用方法; 预习梁的挠度和转角的理论公式。 设计本实验所需数据记录表格。 (1)简支梁实验 实验目的: 简支梁在跨度中点承受集中载荷P,测定梁最大挠度和支点处转角,并与理论值比较; 验证位移互等定理; 测定简支梁跨度中点受载时的挠曲线(测量数据点不少于7个)。 实验设备: 简支梁及支座; 百分表和磁性表座; 砝码、砝码盘和挂钩; 游标卡尺和钢卷尺。 试件及实验装置: 中碳钢矩形截面梁,360MPa,E=210GPa。 图二 实验装置图 实验原理和方法: 简支梁在跨度中点承受集中载荷P时,跨度中点处的挠度最大; 梁小变形时,简支梁某点处的转角; 验证位移互等定理: 对于线弹性体,F1在F2引起的位移(12上所作之功,等于F2在F1引起的 位移(21上所作之功,即: (1) 若F1=F2,则有: (2) 上式说明:当F1与F2数值相等时,F2在点1沿F1方向引起的位移(12,等于F1在点2沿F2方向引起的位移(21。此定理称为位移互等定理。 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本实验采用重复加载法,要求重复加载次数n(4。取初载荷P0=(Q+1)Kgf(Q为砝码盘和砝码钩的总重量),(P=2Kgf,为了防止加力点位置变动,在重复加载过程中,最好始终有0.5Kgf的砝码保留在砝码盘上。 六、试验结果处理 取几组实验数据中最好的一组进行处理; 计算最大挠度和支点处转角的实验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 验证位移互等定理; 在坐标纸上,在坐标系下描出实验点,然后拟合成光滑曲线。 七、思考题: 1、若需测简支梁跨度中任意截面处的转角,其实验装置如何? 2、验证位移互等定理时,是否可在梁上任选两点进行测量? 3、在测定梁挠曲线时,如果要求百分表不能移动,能否测出挠度曲线?怎 样测? 4、否利用该实验装置测材料的弹性模量? (2) 悬臂梁实验 实验目的: 利用贴有应变片的悬臂梁装置,确定金属块的质量。 二.实验设备: 1.悬臂梁支座; 2.电阻应变仪; 3.砝码两个,金属块一个,砝码盘和挂钩。 4.游标卡尺和钢卷尺。 三.实验试件及装置: 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屈服极限360MPa,弹性模量E=210GPa。 图一 实验装置示意图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细长梁受载时,A—B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变表达式为: (1) A—B截面上的弯矩的表达式为: (2) 为了尽可能减小距离l的测量误差,实验时,分别在1位置和2位置加载,测出A—B截面上的最大纵向正应变(见图二),它们的差为: (3) 由式(3)导出金属块重量mg的计算公式为: (4) 在某一横截面的上下表面A点和B点分别沿纵向粘贴电阻应变片。 加载方案采用重复加载,要求重复加载次数n≥4。ΔP = mg 。 五.思考题: 1、如果要求只用梁的A点或B点上的电阻应变片,如何测量? 2、如果要求梁A点和B点上的电阻应变片同时使用,如何测量? 3、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分析哪种方法实验结果更精确? 4、如果悬臂梁因条件所限只能在自由端端点处安装百分表,如何测得悬臂梁自由端受载时的挠曲线。(要求测量点不少于5点)? 实验二 弯扭组合试验 预习要求: 复习材料力学弯扭组合变形及应力应变分析的有关章节; 分析弯扭组合变形的圆轴表面上一点的应力状态; 推导圆轴某一截面弯矩M的计算公式,确定测量弯矩M的实验方案,并画出 组桥方式; 推导圆轴某一截面扭矩T的计算公式,确定测量扭矩T的实验方案,并画出 组桥方式; 实验目的 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 测定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弯矩和扭矩; 学习电阻应变花的应用。 实验设备和仪器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电阻应变仪; 游标卡尺。 试验试件及装置 弯扭组合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空心圆轴试件直径D0=42mm,壁厚t=3mm, l1=200mm,l2=240mm(如图二所示);中碳钢材料屈服极限=360MPa,弹性模量E=206GPa,泊松比μ=0.28。 图一 实验装置图 实验原理和方法 1、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 圆轴试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一拐臂承受集中荷载P,圆轴处于弯扭组合变形状态,某一截面上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如图四和图五所示。 在圆轴某一横截面A-B的上、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