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题目:一个中枢炎性免疫诱发长时程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
题目:一个中枢炎性免疫诱发长时程抑郁样行为的新模型
作者:汤明明 潘玉芹 林文娟
第一轮
审稿人1 意见:
意见1:与以往的大多数研究采用外周注射不同,本研究采用了中枢注射LPS 的方法,并且
发现重复中枢注射能够诱发长达72h 的多种抑郁样行为改变。该发现涉及到两个与以往不同
的变化:一是给药途径从外周变为脑内注射,二是比较单次和重复脑内注射两种方式,后者能
够诱发更为广泛,显著和持久的抑郁样行为改变。遗憾的是后一点由于未检测单次脑内注射
的时程效应而显得单薄。建议加强单次LPS 脑内注射相关研究材料的引用和分析,或补充
单次LPS 诱发抑郁样行为的时程效应研究,以便更好说明后一诱发模式的必要性。
回应:本研究发现单次脑室LPS 注射后24h 只能诱发部分抑郁样行为,也即旷场测试中的
自发活动行为。而抑郁样行为的核心指标-糖水偏好 以及反映动物绝望情绪的悬尾不动时间
无显著影响。这与早先Bluthe 等人 报道基本一致。 他们的工作表明,单次脑室LPS 注射
诱发的抑郁样行为在24h 内恢复。作者在讨论中,已结合本实验的结果和前人的研究补充了
有关单次脑室LPS 注射后行为时程效应的分析。
意见2 :LPS 是目前常用的诱发抑郁样行为的免疫激活剂,建议标题改为“一个中枢LPS 免
疫激活诱发长时程抑郁样行为的新模型”以体现研究的主要发现。
回应:同意并已修改。
意见3 :在方法学部分实验过程描述不够准确和简洁,需进一步修改,详见标注。
回应:已经修改,详见正文2.2 部分。
意见4 :讨论的层次性需加强,应进一步突出研究主要发现和意义。建议先概括本研究的主
要发现“重复脑内LPS 可以导致持续到72h 的明显抑郁样行为改变,比较与以往研究的时程
效应不同,突出本研究所建立模型的主要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建立免疫激活诱发
较长时程抑郁样行为模型的意义:更好的区分病态行为和抑郁样行为,从而为研究抑郁样行
为的神经免疫机理提供了更适宜的动物模型,突出模型意义。
回应:已作适当修改,详见讨论部分。
审稿人2 意见:
意见 1:重复侧脑室注射LPS 可能导致中枢免疫炎症反应(可能超过24h ),从而产生长时
间的行为改变。现有结果无法直接证明重复给药只造成抑郁样行为改变,而不是由于病态行
为加重所致。虽然作者引用了Frenois et al. (2007 )的研究结果,但是Frenois et al. 的给药
方式和给药剂量都与本文完全不同。作者应提供可反应动物一般疾病状态的监测指标(比如
每日体温、白细胞计数、饮食量、感觉运动能力等)。
回应:文献中,采用 LPS 模型作为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的动物模型中,不少研究者将单
次LPS 注射诱发的任何时程点包括LPS 后2h, 4h 或6h 的行为变化都统称为抑郁样行为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但另一部分研究者(Frenois et al., 2007; OConnor et al. 2009 )以
及我们近年来报道的工作(Wang etal.,2011; Pan et al.,2013)主张采用LPS 注射后24h 的行为
改变作为抑郁样行为的指标。在所有这些工作中,都没有提供疾病状态的监测指标,或用某
些生理指标来区分病态行为和抑郁样行为。感谢审稿专家提出的启发性的意见,在我们今后
的研究中将会考虑。
意见2 :图1 只是给出理想埋管位置图片,作者应提供每只动物实验结束后侧脑室埋管位置
的分布图;
回应:本实验采用侧脑室插管,检测时将鲜脑取出,在针孔处做冠状切面,观察事先打入的
染色剂是否进入脑室,即可判定插管位置是否正确。脑室是相对较大的区域,插管失败的比
例很低( 每组0-1 只), 因此未进行切片染色检测。
意见3 :图2 中糖水消耗总量不能很好反映动物的抑郁样行为,希望再提供糖水消耗比例的
结果;
回应:作者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第二个时程实验中修改了指标,将原采
用的糖水消耗指标改为糖水消耗比例。尽管实验一和实验二在LPS 后24h 点的糖水测试中
所用指标不同,但实验结果一致。由于在第一个实验中未搜集饮水量的数据,无法用比例的
表达修正数据。
意见4 :摘要,正文和图表中首次出现的英文缩写,应注明全称,如LPS ;
回应:已经修改。
意见 5 :图的注释描述不确切,如图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