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15 激励员工new
Chapter 15 激勵員工 學習大綱 15.1 定義激勵 15.2 比較早期的激勵理論 15.3 比較當代的激勵理論 15.4 討論當代的激勵議題 15.5 從理論到實務:有關激勵員工的一 些建議 15.1 何謂激勵? 何謂激勵? 激勵(Motivation) 是一種過程,是指透過影響人們的內在需求,而加強、引導和維持其努力行為的過程。 激勵的三個關鍵要素: 投入:指員工的驅策力或努力的強度。 方向:投入是朝向有利於組織的方向。 持續:員工能持續其努力。 和組織目標方向相同的努力,才是我們追求的。 複習問題 定義激勵。 說明激勵的三個要素。 15.2 早期的激勵理論 早期的激勵理論 Maslow-需求層次理論 McGregor-X與Y理論 Herzberg-雙因子理論 McClelland-三需求理論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 每個人內心都有五種不同層次的需求:生理、安全、社會、尊重、自我實現。 在滿足下一個層次的需求前,必須先充分滿足前一個層次的需求。 一旦一項需求獲得充滿的滿足,就不再對個人有激勵的作用。 想激勵員工的話,須瞭解此人的所處的需求層次。 需求的層次 較低層次需求(外在):生理、安全。 較高層次需求(內在):社會、尊重、自我實現。 圖表 15-1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 McGregor 的X與Y理論 X理論 代表的是對人類本質的負面觀點(人性本惡)。 假設員工沒什麼企圖心、不喜歡工作、想逃避責任,而需有嚴密的控制,才能有效地工作。 Y理論 代表正面的觀點(人性本善)。 假設員工喜歡工作、接受責任並願意負責,而且自動自發。 假設 以Y理論作為管理實務的依據。 讓員工參與決策、承擔責任、接受挑戰性的工作、良好的團隊作業等,都會對員工產生很大的激勵效果。 Herzberg 的雙因子理論 導致工作滿足與工作不滿足的因素,是彼此不同的。 保健因子:造成不滿足的外在因子。 激勵因子:會提升工作滿足感的內在因子。 滿足與不滿足的意涵 「滿足」的反面不是「不滿足」,而是「沒有滿足」。 「不滿足」的反面不是「滿足」,而是「沒有不滿足」。 McClelland的三需求理論 人們工作的主要動機,源自三項後天的需求 成就需求:達到、超越一個水準以上成功的驅動力。 權力需求:能夠影響他人行為的需求。 歸屬需求:對友情與親密人際關係的需求。 投射測驗(主題知覺測驗):可決定個人在三需求上的水準 。 複習問題 描述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如何運用於激勵。 討論X理論與Y理論的管理者,如何處理激勵問題。 描述Herzberg的雙因子理論。 描述三需求理論。 15.3 當代的激勵理論 當代的激勵理論 目標設定理論 增強理論 工作設計理論 公平理論 期望理論 目標設定理論 1/2 明確的目標能提升績效,而一個困難的目標,若能在事先被接受,則其績效會比簡單目標的績效來得高。 影響績效高低的因素 目標的明確性:明確與挑戰性的目標,有著很大的激勵作用。 挑戰性:我們會受「有適度挑戰性的目標」所激勵。 是否有回饋:在員工朝目標努力的過程中,若能得到有關進度的回饋時,他們會有較好的表現。員工可以自行監督進度,比外部監督所回饋更有激勵的力量。 目標設定理論 2/2 目標承諾:在下列三種情況下,員工最有可能產生對目標的承諾。 當目標是眾人皆知。 當員工具有情境內控的特質,認為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當目標是自我設定而非被指派時。 自我效能:指個人對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的把握。 國家文化 增強理論 行為的結果為何,會影響行為的動機,真正控制人們行為的是增強物。如果在某種行為發生後,立即給予增強物,則可增加該行為重複發生的機率。 管理者可藉由對「有助組織達成目標之行為」的正向增強,來影響員工的行為。 對於不當的行為,應該忽略而不是懲處。懲罰的效果通常很短暫,且可能會有衝突、缺勤或離職等負面影響。 工作設計理論 工作設計:指將任務集合成一個完整工作的方法。 應將環境改變、組織科技、員工能力及偏好都納入工作設計的考量。 工作設計的方法 工作擴大化:藉由擴展水平方向的工作,增加「工作範躊」,亦即增加工作不同任務的種類與發生次數。 工作豐富化:藉由賦予規劃與評估的責任,來垂直擴展員工的工作範疇。可增加「工作深度」,亦即可增加員工對工作的控制程度。 工作特性模型 1/2 提供一個有效的架構,清楚指引管理者有關設計激勵性工作的方法。 它定義了五種主要的工作特性、彼此間的關係,以及對員工的生產力、動機及滿意度的影響。 工作特性模型 2/2 五種核心構面 技術多樣性:工作上需要多樣性活動的程度。 任務完整性:工作上需要完成一個整體而明確工作的程度。 任務重要性:該工作會影響他人工作及生活的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