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0例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0例疗效观察

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0例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口服汤药加灌肠的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加灌肠;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西医保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所有病人均根据病情给予甘露醇脱水、改善循环、吸氧化痰、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汤药加灌肠治疗。选方:镇肝熄风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方药组成:天麻15g、双花(后下)15g、淮牛膝20g、生白芍15g、代赭石(先煎)20g、玄参10g、龟板(先煎)20g、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10g、枳壳10g、厚朴20g、远志15g、石菖蒲20g、羚羊角(冲服)10g。服药方法:水煎服,两天1剂,1日4次,每次100~200mL,口服,不能口服者鼻饲。以上方1剂量保留灌肠,每天早上1次。临床根据病情和大便是否干结等情况,以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减。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便秘,服用西药果导片0.2g,每日1次。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1)基本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2)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中风主要是气血亏虚、肝肾阴虚复又饮食不节、忧思恼怒、房劳过度等,导致机体气血运行受阻、阴阳失调而发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肝肾亏虚为本虚、痰瘀闭阻为标实。姜鸿雁[9]认为痰热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矛盾,痰热郁阻导致腑气不通,所以此时患者多伴见大便秘结。马春等[10]认为腑气不通在中风病中,既是诱发因素,又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于病变过程中,影响疾病的治疗。 下法是通过通之、下积、泻实、逐水以消除燥屎、积滞、实热及水饮从而驱邪外出的一种治法。自张从正根据《内经》“中满者泻之于内”之要旨最早运用寒下法治疗中风病以来,诸医家对泻下法的运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于永春[11]认为下法可改善大脑组织的血液灌注及神经营养,促进脑组织细胞的恢复,清除脑组织中的自由基,同时清除蓄积于肠腔中的内毒素。 笔者在下法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运用口服中药汤液(如果不能口服可予下胃管),另一方面在口服汤药时结合中药汤液灌肠疗法,笔者认为此法较口服或胃管给药方便,更适合急救使用。中药灌肠在中风急性期的抢救作用更大,因为药物直达燥屎留滞的部位,一方面稀释大便利于大便的排出,另一方面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能被直接吸收、刺激肠道的运动、加速大便的排出。 本次研究显示,采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加灌肠汤液的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在中风急性期抢救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法作为中风主要治法之一而得到肯定。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在急性期要通过中药灌肠法使患者保持每日1~2次大便,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可中止,之后口服中药,具体方药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黄选华. 辨证通腑治疗中风病急性期96例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8(1):47-49. [2] 李玲,赵建军. 阳明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0例[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60-61. [3] 刘龙,魏品康. 浅议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05, 32(12):1252. [4] 高兴来. 通腑泻下法在中风病中的运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 22(9):68-69. [5] 刘志勇. 通腑泻下法治疗中风便秘临床观察[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19(4):15. [6] 徐新平. 通腑泻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30例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学学报,2001,25(1):34. [7] 王进,申红萍. 通下法在中风急症中的应用[J]. 现代中医,1998,41(4):17. [8] 张立千. 下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2):201-202. [9] 姜鸿雁. 泻下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作用[J]. 河北中医,2008,30(5):491-492. [10] 马春,杨丽华. 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699-700. [11] 于永春. 下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研究例析[J]. 中医药学刊,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