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及时有效开展纠正及预防措施使QMS不断完善及持续改进
及时有效开展纠正及预防措施使QMS不断完善及持续改进[关键词] 纠正预防措施;质量管理体系(QMS);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a)-124-02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自2000年按照ISO9000管理模式运行以来,已经历了近7年的时间。通过运行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健全及不断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QMS)是提高血站管理水平的最好方式。同时,血站不断探索其新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手段是一种必然趋势[1]。在近7年采供血质量管理工作实践中,可以用“四个凡事”来概括我们的做法,即:“凡事有法可依,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几年来,我们进行了14次内审,9次管理评审和8次外部审核。发现问题500余个,共开出84项不合格报告(其中外部审核31项)。针对开出的不符合项报告,都及时采取了纠正和预防措施予以关闭,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不仅表明了我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同时也体现了操作它的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与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共同组建成管理体系自我完善机制,是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因此纠正和预防措施是质量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活动。
1 纠正和预防措施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在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过程模式中,管理职责可以比作人的大脑,资源管理就如人的血液,产品实现就像人的肢体,而测量、分析和改进,好似人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一是对周身起控制与调节,二是通过反射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下达指令,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
测量、分析和改进虽然是ISO9000:2000标准四大板块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它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体系的持续改进。而纠正和预防措施是这个环节的压轴戏,是PDCA的A(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由此可见,它在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过程模式见图1。
2 预防措施在采供血过程中的作用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任何单位的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潜在不良因素或多或少总会存在,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既是必要的又是丝毫不能放松的。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不合格,而一个不合格可以由若干个因素产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和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针对潜在的不合格或者潜在不期望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把不合格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尽管我们对某些问题也制定了预防措施,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按照预防措施去执行,但是问题还是发生了,这是为什么呢?有两种情况:一是措施制定得不完善,我们在制定措施的时候,对潜在的问题分析得不够充分,相关的因素没有考虑进去,所以虽然按照制定的措施执行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一种就是人为的因素,在执行措施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制定的措施去执行,人为地简化了程序,同样也达不到预防的目的。
在采供血工作中,为了防止献血时间间隔不够、淘汰血源再次献血,我们采用了指纹识别系统;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急需用血时,满足临床供应,我们制定了采供血应急预案;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对可能出现的季节性血液暂时紧张情况,我们采取了在高校、大型国有企业建立应急血源队伍的措施来保证供应;在血液的交接和发放过程中为避免差错发生,采取双人核对、签字等,都是我们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制定预防措施的地方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把问题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3 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组织内部在内审时按照审核依据,根据现场审核的结果最终会开出不符合项报告;接受外部审核时,审核组最终也会开出不符合项报告。面对开出的报告我们要求体系运行各部门、科室及时查找原因,纠正不合格。无论是内审还是外审,由于受时间的限制,都是采取抽样的方法,发现的问题不可能是所有存在的问题。所以要举一反三,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追根溯源,对出现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相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有:4.2.3文件控制、4.2.4质量记录的控制、7.2.3顾客沟通、7.5.3标识和可追溯性、7.5.5产品的防护、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8.3不合格品控制等[2]。对于这些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