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927年古浪8级大震破裂的三维数值理论模拟-地震工程学报.PDF

1927年古浪8级大震破裂的三维数值理论模拟-地震工程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27年古浪8级大震破裂的三维数值理论模拟-地震工程学报

第20 卷 第3 期 西 北 地 震 学 报 Vol.20 No.3 1998 年9 月 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Sept.1998 1927 年古浪8 级大震破裂的三维数值理论模拟 侯康明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 730000) 邓起东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刘百篪 韩有珍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 730000) 摘要 在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进 一步从理论上论证 1927 年古浪8 级大震 地表破裂带较短的原因.通过对地震烈度分布形态, 地表破裂受阻的终止过程, 理论 模拟结果所显示的位移矢量的衰减过程,断裂受阻变形及最大剪应力分布特性等问 题的研究, 认为分布在主破裂带东西两端部的NNW 向断裂起到 “障碍构造”的作 用, 阻止 主破裂向东西方向的延伸扩展. 主题词  甘肃 地震破裂 数值模拟 古浪地震 中国图书分类  P315 1 引言 从统计数 看,一次8 级大震在地表造成的破裂带, 其长度至少应该有百余公里.然而 1927 年甘肃古浪8 级大震造成的地表破裂带却不足30 k 长.这是多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一 个重要问题.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古浪大震破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 除了进行详细的野外 考察外,还进行了三维数值理论模拟研究.本文通过对地震烈度分布形态, 地震破裂受阻的终 止过程,理论模拟所显示的位移矢量的衰减过程, 断裂受阻变形及最大剪应力分布特性的综合 分析,对古浪大震地表破裂带较短的原因得出了新的认识. 2 古浪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 ① 古浪8 级大震在极震区内形成了4 段呈2 组方向展布的地表破裂带(图1).研究表明 , 其中的NWW 向地表破裂构成了此次地震的主破裂(图1 中F 和F ), 它们具有破裂规模大, 1 2 破裂类型多样等特征.F1 段位于F2 段北约2~4 k 处,全长27 k , 总体走向N56°W,显示了 强烈的挤压逆冲运动特征.主要破裂类型有:地震陡坎、地震裂缝和黄土滑坡群等.实测陡坎资 料显示,寺儿沟滩地震陡坎高2.6~4.2 ,大沟滩—张流沟滩陡坎高1.6~3.4 ,王家石河陡 收稿日期:1997-07-03 第一作者简介:侯康明, 男, 1955 年9 月生, 理学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震地质及工程地震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① 侯康明.1927 年古浪8级大震的发震构造条件、形成机制及区域动力学环境研究(博士论文), 1996.                   西 北 地 震 学 报                  第20 卷 60 坎高1~2 ,严家新庄地震陡 坎高2.8 ~7.4 .F 段则与 2 F1 段的运动特征相反, 显示了 大规模的正断-伸展运动特征, 是震区内规模最大、连续性最 好的破裂带, 主要由大规模的 地堑式、半地堑式地震沟槽及 地震陡坎等组成.研究表明, F2 破裂是发育在 F 挤压-逆冲断 1 裂带上盘的一组张性破裂. 另一组破裂呈NNW 方向 延伸, 它也由2 条破裂带组成 (图1 中F 和F ),分别分布在 3 4 NWW 向破裂(F , F )的两端, 1 2 构成了典型的障碍构造, 对 NWW 破裂向东西方向的扩展 图1 1927年古浪地震破裂分布图 具有明显的终止作用.虽然它 Fig.1 Dist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