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08-03晚第四集.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8-03晚第四集

二零一五年八月三日晚 《漢字入門》第四集課堂綱要 劉克雄教授授課 學生讀一: (甲文)(金文)(小篆) (隸書) (楷書) 萬是蠍子的象形。甲文金文像蠍形,上部是兩個“鉗子”,中間是蠍身,下為蠍尾。蠍子每胎產子數十甚至百餘只,幼蠍出生後,自動攀附在母蠍身上,尤以背上最多。密密麻麻, 若不可勝數。古人見之,就假借為數不勝數的“萬”,代表數目十千。久借不還,只好另造“蠆”字,還其蠍子本義。小篆是從甲文、金文演變而來,隸書、楷書,是從小篆字形譌變而來。已看不出蝎子的形狀,簡體的“万”字,則是從唐人開始的。 備註:《說文》:“蟲也。从厹(ㄖㄡ),象形。” 按:許慎據篆文筆劃說從“厹(ㄖㄡ)”,不確。 典籍所見:(1)數目。《孟子·梁惠王》:“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2)多。《荀子·富國》:“古有萬國, 今有十數焉。” (3)極也。《漢書·黥(ㄑㄧㄥ)布傳》:“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 。” 常用詞:千山萬水 萬象更新 萬古長青 板書一:厹,獸足蹂地也,象形,九聲。(《說文解字》) 从某省聲。哭,从獄省聲。家,从豭省聲。(老師講解,經文上字幕) 學生讀二: ①②(甲文) (金文) (小篆)(隸書)(楷書) 龜是烏龜的象形。 甲文①與金文龜字,為俯視,像龜的頭、甲及四足、短尾之形;甲文②與小篆,均為側視,上像龜的頭, 右為龜甲,左為龜足,下為龜尾。 備註:段注:“左象足。右象背甲。曳者象尾。” 典籍所見:(1)皴(ㄘㄨㄣ)裂。《莊子·逍遙遊》:“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2)用龜甲占卜。《左傳·僖公四年》:“筮短龜長,不如從長。” 常用詞:龜年鶴壽、龜甲、烏龜 板書二:舊也。(即久字也。此以疊韻為訓。) 聲訓(又稱音訓。兩字聲相同者稱為雙聲字;韻相同者稱為疊韻字。) (閩南語中,舊,久讀ㄍㄨ,龜讀ㄍㄨ,音相同,故以舊(即久)訓解龜。) ㄍ→ㄐ(屬於音變,ㄍ屬於舌根音,ㄐ是齒音,古時很多讀ㄍ的音今讀ㄐ) 比如 舅舅ㄐㄧㄡ,(在閩南語讀阿ㄍㄨ,ㄍㄨ亦古音。) 板書三: ·莊子·秋水篇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二大夫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年。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弘揚弘揚文化,多讀文言文,亦需寫文言文,從一兩句話開始練習。久而久之,養成習慣。) 板書四: ·宅邊小院記 小院有金桂滴露,春蘭吐蕊,天女花暴日,蜂鳥采蜜頻。 閑窗日永茶香幽發,有小小黃禽偷眼,最愛五湖梅花。 (讀書人愛蘭花,畫蘭花) ·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知蘭之士(君子效仿蘭花,不以無人知曉、無人賞識而不進德修身)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恭錄自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尺八—中國傳統木管樂器,豎吹,以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尺八。 武則天皇后曾經贈送給日本一套樂器,其中有琵琶、尺八(洞簫)。閩南保留的音樂不是地方小調而是唐朝音樂的活化石。 ·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 ·《輞川集》輞川在陝西省藍田,輞川別墅地處終南山下,曾是宋之問的別墅。王維後得此別墅,被其寧靜的田園山水所陶醉,故作詩描繪輞川別墅的美景。《輞川集》共二十首五絕詩,是王維輞川山水詩的集成,也是他後期山水詩的代表作。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它,(甲骨文) 上古艸居患它,見面問“無它乎”?意指,沒有被蛇咬到吧?還好吧? (老師似乎未請學生讀它,下附錄它字的解說,以便學習及字卡製作) (甲文)(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它是蛇的象形。   甲文它字上面所增的「止」形指人足,因走路時踩到蛇,就會被咬,所以加「止」,以別於其他的蟲。金文和小篆是從甲文遞變而來。 備註:《說文》:「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按:它為蛇類總稱。上古穴居,患蛇,患恙蟲,朋友相見問安,說:「無它乎?」「無恙乎?」就是現在說的「你好嗎?」 典籍所見:(1)異常。《禮記?檀弓》:「或敢有它志,以辱君義。」 (2)旁有所指,同「他」。《詩經?鶴鳴》:「它山之石。」(按:蛇很可怕,人們忌諱直接稱「蛇」,所以人稱「蛇」的時候,常常用「那個」來代替,所以「它」就用來當作第三人稱。) (3)歪曲。《揚子?法言》:「君子正而不它。」 (4)駱駝。《漢書?鄯善國傳》:「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