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理论视角下女性身份建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化理论视角下女性身份建构

物化理论视角下女性身份建构摘 要:本文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基础,探讨女性的身份建构问题,指出女性身份是在男性思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中被典型化、物质化和商业化的结果。 关键词:物化理论;女性;身份建构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7-4244(2010)06-0046-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12月3日,前阿根廷小姐、世界名模马尼亚诺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接受臀部整形手术后,发生并发症,于29号不治身亡,年仅38岁。马尼亚诺在接受丰臀手术的第二天就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入院,之后因肺栓塞导致病情急速变坏,手术后的三天一直处于濒危状态,于周日不治身亡。她留下了一对8岁大的双胞胎。马尼亚诺在1994年获得阿根廷小姐称号。有人认为,她的身材已经够完美了,其实没有必要再计较更完美的臀围数字。阿根廷现在已成为世界顶级美容手术旅游胜地之一,近年来一直以廉价化妆品和手术费用而吸引了许多拉美国家的人前往。阿根廷去年约有5万人接受过美容手术,这个数字比2003年上升了60%。 女性的美容手术还包括:吸油脂手术、隆胸手术、拉皮手术、去赘肉手术、修鼻手术等。根据1979年对美国女性的统计,她们花在化妆品上的钱是30亿美元,理发费是20亿美元,香水消费20亿美元,皮肤护理消费15亿美元,节食瘦身消费4亿美元。1990年,节食瘦身消费330亿美元,化妆业200亿美元,美容手术3亿美元。(Chancer,89)许多女性由于减肥而得了厌食症,为了保持体形而长期节食,生活在饥饿之中。《坏妇孩》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强大的商品主义面前,有越来越多的女人变成了欲望和物质本身的化身。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是看他拥有多少动产和不动产,而一个女人则要看你是否性感――母性已不是判断女人的标尺;在这样一个解构的时代中,爱情本身是可以称量的。而砝码则是金钱、汽车、房子、地位、女人的臀部、乳房和腹股沟。”这些女性形象对物的占有欲更为强烈,而她们的占有方式也简单得多,她们只是以自身作为筹码直接去换取。在《音乐工厂》中,女艺人杨兰为了在城市中占住脚,不得不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某种标价的东西,以高级妓女的身份穿插于男人之间,以自身的肉体去换取美好的生活。《沙盘城市》中的林家琪在欲望之都一无所有,当她把自己当成物品,通过婚姻合法地出卖给一个男人时,她才获得她所希望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将染发、化妆作为自己个人宗教的第一教义。她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享乐,她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无止境的奢侈,她一心只想穿的新潮,她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比邻居的女孩穿的更新潮。[2] 对此种种现象,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外貌对女性如此重要?是什么力量促使一些女性为了追求外表的美丽甚至不惜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价?本文试图从物化理论的视角对这些问题和现象进行解读。 二、物化理论的视角 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认为“商品结构的本质常常被人们所指出。它的基础是,人际关系具有一种物的特征,这样它就获得了一种幻想的客观性,一种自主性,似乎它成了如此精确的理性和包囊一切的东西,以致人际关系――它的这个根本性质的一切痕迹都被掩盖住了”[4] 。物化现象是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当交换的过程形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模糊时,人们就越会困于其中,想识破这种现象就越发困难。卢卡奇认为,物化现象使商品结构中物的关系掩盖了人的关系,或者说,它使人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物的关系。他认为,20世纪的今天,物化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和消除,反而更加严重地渗入到人们生活方面,不仅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而是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橱窗里色彩斑斓的各色商品以及各种媒介的不断信息传递,商品已经愈来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仿佛人生下来就是为商品而活,为消费而活,人们崇拜的不再是某个英雄人物即现实人类社会中本身的自己,反而改为崇拜物品[5]。 女性身份的建构过程,体现了当代社会以男性思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中被典型化、物质化和商业化的女性身份。女性在这样一个男性思维占主导的社会中,无疑更成了物化的产品,其活动越来越与自身相分裂和疏离,越来越不属于她自己,甚至成了有价的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物化在全社会的普遍化的最深刻表现便是这种所谓物化的内化,即内化到人的思想领域,形成物化意识。物化不只是作为一种统治人、支配人的外在的力量普遍存在于人的生存结构和活动方式之中,而且逐步积淀到人们的思想结构之中,人自觉地或非批判地认同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并将这种物化结构当作外在的规律和人的本来命运加以遵循与服从,丧失了批判和超越的主体性维度[6]。 身份的确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体自身主动实施或继承身份,另一种是被他人赋予身份。身份的确立必须得到他人的认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