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

第二章 个体生态学 第一节 生命系统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环境与生态因子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环 境 环境的内容 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分类 分 类 分 类 作用特点 最小因子定律适用条件 A、严格的稳定状态(平衡) 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鱼类大量死亡和藻类大量繁殖。 输入》输出 过度放牧的草地生态系统 最小因子定律适用条件 B、考虑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 光合作用中,光强和二氧化碳的补偿作用 耐受性定律 耐受曲线tolerance curve 限制因子的意义 生态幅 生态幅的宽度 不同生物耐受性不同 分 类 耐受限度的说明 说 明 说 明 说 明 说 明 说 明 相互关系 温度、湿度结合考虑,在中湿和中温条件下,生物耐受限度最高。 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相互影响 P.A.Haefner(1970)研究含盐量、温度因子在决定褐虾最适耐受范围时的相互作用。用死亡百分数确定褐虾的忍受限度。 褐虾的最大适合度在两个因子的中值处 三、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的调整 耐受限度的主要调节方式 驯化 休眠 生理节律变化和其他周期性补偿变化 调节的目的是对恶劣环境的克服,通过这些方式,使体内生理、行为达到平衡,而抵抗恶劣环境。 调 整 内稳态 行为机制 适应组合 植 物 动 物 把适合度看做是相对湿度的函数 把适合度看做是相对温度的函数 第二章 生物的环境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一、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 二、生物对多种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三、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 四、内稳态和非内稳态生物 ? 五、生物保持内稳态的行为机制 六、适应组合 七、生态位 (一)驯化(acclimation) (人工)驯化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机制,这种生理适应短时间即可完成。 相近的名词有:气候驯化(适应)(acclima- tization),指自然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理补偿变化,这种生理适应需较长时间完成;适应(adaptation)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这种形态适应需要很长时间。 如金鱼在24℃和37.5℃两种温度条件下长期驯化后,对温度的耐受范围分别为:5--36℃和15--41℃。 22 30 温度 耗氧率 5℃驯化 35℃驯化 豹蛙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 5 15 36 41℃ 金鱼的耐受温度 24℃驯化 37.5℃驯化 (二)休眠(dormancy) 休眠是生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在休眠期,生物对环境条件的耐受范围就会比正常活动时宽的多。 如动物学中学习过的动物冬眠、夏眠和日眠。植物种子休眠时代谢率几乎下降到零。 (三)周期性变化 动物的补偿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如季节性、昼夜变化和热带的干旱、雨季的周期性变化。 耐受性的节律变化或对最适条件选择的节律变化大多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少数是由生物本身的内在节律引起的。 第二章 生物的环境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一、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 二、生物对多种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 ? 四、内稳态和非内稳态生物 ? 五、生物保持内稳态的行为机制 ? 六、适应组合 七、生态位 ?四、内稳态和非内稳态生物 内稳态(homeostasis)是指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恒定。 有机体在可变动的外部环境中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根据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反应或者依据外部条件对生物体内状态的影响,将生物分为: 内稳态生物(homeostatic organism) 非内稳态生物(non-homeostatic organism) 内稳态生物是广生态幅、广适应性物种。对于温度因子,内稳态生物保持体内恒温,对于湿度因子,表现为广湿性。非内稳态生物则表现为体内环境随外界环境而变化。 内稳态机制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它使生物减少了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第二章 生物的环境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