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升降学说初探及其对术后腹腔粘连诊治的启迪.PDF

中医升降学说初探及其对术后腹腔粘连诊治的启迪.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升降学说初探及其对术后腹腔粘连诊治的启迪

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4 16:06  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41卷第5期  ·885· 网络出版地址:/kcms/doi/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5.022.html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5.022 中医升降学说初探及其对术后腹腔粘连诊治的启迪 颜帅,曾莉,李文林,周卫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摘 要:中医升降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认识和了解人体生理、病理以及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 的意义。文章通过梳理古代医籍中各医家学派对中医升降学说的独到的认识和贡献,系统分析中医升降学说的理论,把 握其成形、发生、发展的脉络。探讨归纳中医升降学说在临床外科术后腹腔粘连中的实践应用心得,以期为外科术后难 题———腹腔粘连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治则与方药。 关键词:升降学说;腹腔粘连;方药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4)05088503   中医升降学说源远流长,是中医各家学说中的奇 理方面,《内经 ·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 葩,概括性阐述了世间万物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宏观对 [2] 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简要论述 立和统一的过程。《素问 ·六微旨大论》曰:“高下相 了脏腑升降出入的生理特性。在病机方面,《素问 · 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由此把气机的升降运动看 阴阳印象大论》指出:“清气在下,则生 泻;浊气在 [1] 作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 上,则生月真胀”,说明升降失和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表 之一。除此之外,《内经》在治则与治法的确立以及药 明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为生化之机要,人体生命活动 物升降浮沉药性等方面亦进行一定程度的阐述,由此 依赖于升降运动。因此,升降者乃人身之根本,不知升 可见升降学说在《黄帝内经》中已初现雏形。 降者则不解自然之大法,不晓升降则不通人身之精髓。 在升降学说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东 鉴于中医升降学说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广泛应用, 汉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全书将辨气机升降作 今对其丰富的内涵进行探讨,并试论升降学说对防治 为审证求因的重要内容,认为六经病中皆有升降:太阳 外科术后腹腔粘连的启示和心得。 病失治误治,寒热互结致痞证;阳明腑实证,胃气不降 1 升降学说的源流沿革 则津液布散异常;少阳病之出入失常,则气郁不降;太 中医升降学说的萌芽阶段要追溯到古籍《周易 · 阴病之脾阳不足,则中气下陷;少阴病之脾肾阳虚下 系辞上》中,文中载:“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说明人的 陷,阻滞气机正常升降;厥阴病肝肾不升、胆胃不降致 一生藉由阴阳精气成身形,经历聚散,魂失其所,阴阳 [3] 上热下寒,故此悉皆由气机升降失调所致 。再者,张 分离,再遇阴阳交合,一生重新开始,说明气运周流不 仲景还注重方剂组方配伍与疾病病机的一致性,众所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