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技术-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第44卷第9期 — 251—
林 星,邱金海,严志洪.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251-254.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09.070
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技术
1 1 2
林 星 ,邱金海 ,严志洪
(1.福建省莆田市生物工程研究所,福建莆田351100;2.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莆田351146)
摘要:阐述了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的场所与设施、苗种选择与放养、分笼养殖、投喂技术、饲养管
理及病害防治等技术。
关键词: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浮筏式;笼养
中图分类号:S96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9-0251-03
中国龙虾(PanulirusstimpsoniHohhuis),别称青龙虾、龙 步足末端呈半钳状之外,其余皆爪状,无螫钳状结构。游泳足
虾、大龙虾,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lassCrus 4对,薄而软,雄性个体为单肢型,雌性双肢型,其上附生许多
tacea)十足目(Decapoda)龙虾科(Palinuridae)龙虾属(Panuli 刚毛,利于附卵。尾节很宽,尾肢与尾节构成宽大的尾扇,尾
rus),分布于我国东海南部、福建省沿海及南海,是我国海区 扇柔软而半透明[1-2,6]。
特有的地方种,其色彩斑斓,体大肥硕,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1.2 生态习性
而且中国龙虾肉味甘咸,清嫩爽口,性温,具有滋阴补肾之功 1.2.1 栖息与活动 中国龙虾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7~
效,是我国珍贵的海珍品之一,备受人们的青睐。目前由于中 40m深的海区,栖息于礁石隙缝、乱石堆等处。中国龙虾一
国龙虾种苗来源困难,其养殖仍处于试验性阶段,仅局限于小 生经历叶状幼体、游龙虾幼体、后游龙虾幼体、稚龙虾和成熟
[1-5] [2,7]
规模、阶段性蓄养水平 。迄今为止未见关于中国龙虾人 龙虾几个发育阶段 。一般夏季多栖息在较浅的水域,冬
工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季则移居在较深的地方。中国龙虾具有群栖习性,甚少单独
不断提高,龙虾消费量与日俱增,但中国龙虾的自然产量较 行动。中国龙虾对洞穴的质地并无严格的选择性,礁石洞穴、
低,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因此,为推动中国 陶管、竹筒、塑料管都适宜,但中国龙虾对洞穴的形状、大小、
龙虾养殖技术集成与成果转化,解决龙虾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方向等都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喜欢具棱角的不规则洞穴及
[1-2]
技术问题,笔者根据在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开展中国龙虾浅 身体易于找到依靠的紧身小洞穴 。
海筏式笼养试验情况,结合国内渔业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简 1.2.2 食性与摄食 中国龙虾属杂食性动物,能摄食鱼、虾、
述了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技术,以期为广大 蟹、贝、藻类等饵料,但偏爱贝类、虾蟹类和鱼类等动物性饵
养殖用户更好地生产提供参考。 料。中国龙虾昼伏夜出,自然条件下白天隐匿于岩礁的洞穴
内,在夜间主动摄食,摄食节律明显,摄食高峰在日落后和午
1 中国龙虾生物学特性
夜后,上半夜摄食多于下半夜。中国龙虾摄食强度受饵料种
1.1 形态特性 类、温度、盐度及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工业现代化报告分析工业生产截面.PDF
- 中国城学龄儿童体力活动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生态学-国际城规划.PDF
- 中国建立气候交易体系的必要性和途径分析-上海期货交易所.PDF
- 中国工业工程学会九十五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格式.DOC
- 中国小百科全书第一卷物质宇宙地球-吉林工贸学校.PDF
- 中国国际高尔夫球博览会简称:中国高博会中国高博会是参展商与买.PDF
- 中国技术进步方向的空间扩散效应-中国工业经济.PDF
-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MesseFrankfurtHKLtd.PDF
- 中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 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和年代地层序列-中国地质调查局.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