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北立溪崑国民中学八十九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科试卷
台北縣立溪崑國民中學九十學年度第學期第次定期評量自然科試題(補考)
七年級 班 座號 姓名
P.1
( )01。小藍買了一支甜筒冰淇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如下表,則這種冰淇淋每100公克
可產生多少大卡的能量? (A)240 (B)365 (C)440 (D)565。
( )02。(甲)水 (乙)氧氣 (丙)胺基酸 (丁)葡萄糖 (戊)二氧化碳
以上可直接利用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內外的物質有那些?
(A)甲丁 (B)乙戊 (C)丙丁 (D)甲乙戊
( )03。下列何組物質是利用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質協助以通過細胞?
(A)水、葡萄糖、蛋白質 (B)水、胺基酸、礦物質 (C)水、氧氣 (D)氧氣、二氧化碳。
( )04。下列哪些與滲透作用相關?甲.水分穿透細胞膜的現象;乙.泡菜的製作過程;丙.動物細胞置於水中會;丁.胺基酸能進入細胞中。 (A)甲、丁 (B)甲、乙、丙 (C)丙、丁 (D)乙、丙。
( )08。可凡將水蘊草放到某未知溶液內15分鐘後,再用複式顯微鏡觀察其細胞的變化,其結果如圖,試問此溶液最不可能為何? (A)清水 (B)濃葡萄糖水 (C)海水 (D)濃碘液。
( )010。下列何者不屬於生命現象? (A)小狗吐舌頭 (B)母雞孵蛋 (C)稻穗在風中搖曳 (D)小樹長成大樹。三星葱( )012。對於草履蟲與白線斑蚊的敘述,附表中哪一項錯誤?( )029。右圖為複式顯微鏡的鏡頭,甲、乙、丙為目鏡, P.3
P、Q、 R為物鏡,則組合的放大倍率最大的為?
(A)甲×R (B)甲×P (C)丙×R (D)乙×R
◎以右圖這台複式顯微鏡分別觀察細胞構造及英文字母。試回答下列【30~34題】:
( ) 30。可調整視野亮度的是什麼構造?(A)ab (B)bc (C)cd (D)de
( )031。 此刻,以該圖示正在使用的物鏡觀察細胞,細胞的放大倍率為多少?
(A)55X (B)150X (C)400X (D)600X
( )032。承31,如圖示操作中的物鏡,此時使用何種構造調節焦距最適宜?
(A)只調整b (B)只調整c
(C)先調整b,再調整c (D)先調整c,再調整b
( )033。以顯微鏡觀察細胞,在10X鏡頭下,視野內看到100個細胞緊密地排列,當鏡頭轉換為40X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視野內細胞數目減少,亮度變暗 (B)視野內細胞數目減少,亮度變亮
(C)視野內細胞數目增加,亮度變暗 (D)視野內細胞數目增加,亮度變亮
( )034。玻片上寫 q 後,置於複式顯微鏡下觀察,將看到何種圖形?(A) p (B) q (C) b (D) d 。
( )035。用解剖顯微鏡觀察,欲將右圖中,視野「O」的字母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往哪一方向移動?
(A)↙ (B)↗ (C)↖ (D)↘
( )036。將解剖顯微鏡與複式顯微鏡做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放大倍率:解剖顯微鏡>複式顯微鏡
(B)觀察方式:解剖顯微鏡兩眼均同時張開; 複式顯微鏡僅張開一眼
(C)解剖顯微鏡:立體反像; 複式顯微鏡:平面正像
(D)倍率計算:均是目鏡 × 物鏡
( )037。下列實驗活動,何者最適合使用複式顯微鏡?
(A)觀察花瓣的外形 (B)觀察花生內花生仁的數目
(C)觀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D)觀察雞蛋的蛋黃、蛋白、蛋殼等構造。
( )038。下列何者最適合使用解剖顯微鏡觀察?(A)洋蔥表皮細胞 (B)人的口腔皮膜細胞 (C)細菌 (D)螞蟻的觸角。
( )039。若要將解剖顯微鏡調整成雙眼視野重合,產生立體感,應調整何處?
(A)眼焦調整器 (B)眼距調整器 (C)細調節輪 (D)粗調固定器。
( )040。西元 1953 年芝加哥大學的米勒曾實驗,模擬地球早期的大氣,將甲烷、氨、氫氣、水蒸氣等放在插有電極且密閉的容器,連續的放電,證明這樣可以生成胺基酸等化合物。請問此一實驗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A)證明無生物可以表現生命現象 (B)研究如何分解胺基酸
(C)分析地球早期的天氣變化 (D)證明原始大氣中的各種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