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内外气候资讯应用相关文献收集概况.PDF

国内外气候资讯应用相关文献收集概况.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外气候资讯应用相关文献收集概况

氣候資訊應用進展 1. 氣候預報進展 自從1980年代,開始有人嘗試使氣象預測的時間能拉長,但全部都是實驗性質或是只有部 分的預測,如U.S.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orecasts of A.Douglas (Preisendorfer and Mobley, 1984)還有U.S. temperature forecasts of Wanger (Wanger and Livezey 1984) 。Barnett and Preisendorfer (1987) 的一個計畫性實驗使用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 建立了一個長期 的預報系統,這個系統在1991年被更進一步的發展和實施。1992年的秋天,運用CCA來預測天 氣的方法被美國氣象中心採用,並出現在CPC’s Experimental Long-Lead Forecast Bulletin計畫當 中。隨著研究的進行也發展出動態的預測系統,率先使用於海平面氣溫的預測上,如混合型和 兩步法預測模型,聯合Scripps Institute for Oceanography和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 還有NCEP 中一堆模式共同為了長期的預報系統努力。 目前國際上亦有許多單位提供季節性預報資料,例如歐洲中尺度氣象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及國際氣候及社會研究中心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limate and Society ,IRI) 。ECWMF每個月提供未來之2公尺溫度、海平面 氣壓、降雨及海平面溫度等資料,而不同的資料其表示形式略有不同,以研究中所需之雨量資 料為例,可挑選分成三類的機率、超越平均值的機率、以及分別在前30% 、後30%與中間30%的 機率等表示方式,圖1為ECWMF 2009年8月所發布的雨量預報資料。 圖1 ECMWF發布之東亞降雨預報資料(/) 近年來季長期預報的能力提升,主要是因為氣象觀測和同步處理技術的大幅度進步,電腦 運算的改善以及了解邊界條件對於ENSO預測的重要性。許大偉(2004)分析香港天文台之區域氣 候模式及季節性雨量預測的驗證,該研究以美國加州大學氣候預測實驗所引進一套區域氣候模 式,以預測華南地區季節性雨量的可能性,預測涵蓋1997-2003年間的雨季和旱季,並計算相關 係數及saled Hanssen and Kuipers score以確認預報能力。Chakraborty and Krishnamurti (2006) 根 據數種模式模擬結果,南方的亞洲季風區域與世界的許多其他領域相較之下預報能力最為低, 該研究藉由13種大氣和海洋模式系統性模式,模擬並評估分配適當參數權重,結果顯示修正大 氣和海洋模式結構參數能為南方的亞洲夏天季風區域提供更好之季節性預報能力。 胡志文等(2008)分析兩步法大氣環流模式預報系統的事後預報的技術得分,該預報選用之 大氣環流模式共兩組分別為中央氣象局全球預報系統(GFS ,Global Forecast System) 中所使用的 大氣環流模式,和德國Max Plank Institute 發展的ECHAM大氣環流模式,並介紹季節性預報系 統中所包含的子系統作用及原理。施景峰等(2008)分析兩步法預報系統於1981-2005年間之預報 特性,以台灣四個自然季節為分析對象,運用GSS(Gerrity Skill Score) 、空間與時間相關係數等 數據評估其預報能力,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溫度預報較雨量為佳,但皆具有穩定預報能力可供作 業使用。而任俊儒等(2008)依據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長期預報的標準化校驗系統 (Standardised Verification System for Long-Rang Forecasting) ,區分5種不同區域,建立MSSS 、ROC Score等數 種技術得分的計算方式 ,針對降雨及2 米溫度兩項變數進行分析校驗,期能了解預報結果之預 報能力。 胡志文(2009)說明中央氣象局自民國91起進行為期8年的「氣候變異與劇烈天氣監測預報系 統發展」計畫,為因應對短期氣候預報的需求 ,計畫中發展了「動力統計氣候預報系統」,此 系統主要設計是以短期氣候預報為主,目前的主要預報時間為未來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