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防报告气候变迁与全球暖化
科技與生活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 財金二甲 陳富財 4A280903 環境變遷 環境變遷 自從有人類以來,為了求生存以及求更好的生存環境,人類不斷向大 自然爭取生存空間,成為影響環境變遷的因素之一。 人類居住越久、 人口越多的地方,受到的影響也越大。當人口稀少、科技不發達,人 類焚燒森林擴張耕地,對大自然的影響是區域性而且緩慢的。隨著人口快速增加、科技不斷突飛猛進,人類的影響不斷加速而且擴大影響範圍,假以時日演化成森林縮小、土壤流失、水污染、空氣污染、降 低生物的多樣性、沙漠化,甚至可能導致全球氣候變遷。 環境變遷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製造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氟氯碳 化物等。人類對大自然的影響不再只是侷限於地表,而是擴 張至大氣,而且藉由大氣的運動,將影響逐漸佈及全球,大幅提高了 全球暖化的可能性。科學家也因此驚覺到氣候不只變幻莫測,更可能因人類的過度發展而發生更劇烈的變化。1980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氣 溫迅速上升,不尋常的天氣與氣候現象頻頻發生頻率,更使得氣候變 遷突然成為世人矚目的議題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影響 1.氣候平均或變異度的微小變化可能使極端氣候發生頻率產生相當大的變化。 2.普遍增溫將導致高溫情況的發生頻率升高, 但使低溫情況的發生頻率降低。 3.暴雨的發生頻率可能提高。雨量減少的地區, 乾旱的可能性升高。水循環增強, 其含意為某些地區的旱澇加劇。 4.較暖的氣候使熱帶海洋較接近聖嬰現象的情況, 類似聖嬰現象的氣候型態可能較頻繁。 常見溫室氣體 1.二氧化碳(CO2): 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約六十億噸的量增加中,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2.氟氯碳化物(CFCs):使用於冷氣機、電冰箱的冷媒、電子零件清潔劑、發泡劑,是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 3.甲烷(CH4):主要來自牲畜、水田、掩埋場及汽機車的排放? 4.氧化亞氮(N2O):由燃燒石化燃料、微生物及化學肥料分解所排放。? 5.臭氧(O3):來自汽機車等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及碳氫化合物,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的氣體。?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是海平面由於冰原和冰川的融化而上升的一個現象。從11世紀開始的中世紀暖期,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0.6毫米;自19世紀末以來,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超過2毫米,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暖化的效應,而近百年來全球暖化主要是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大氣暖化使海水因溫度上升而膨脹,再加上陸地上的冰川融解後流入海洋而造成海平面上升。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太多的話,等於加強了溫室效應,就會造成地表溫度的上升,導致海平面的上升。 海平面上成的影響 海平面上升對島嶼國家和沿海低窪地區帶來的災害是顯而易見的。全世界島嶼國家有40多個,海平面上升,加強了海洋動力作用,使海岸侵蝕加劇,特別是砂質海岸受害更大。海平面上升造成第二個惡果是鹽水入侵,水質惡化,地下水位上升,生態環境和資源遭到破壞。海平面上升直接影響沿海平原的陸地徑流和地下水的水質,海水將循河流侵入內陸,使河口段水質變鹹,影響城市供水和工農業用水,同時造成現有的排水系統和灌溉系統的不暢和報廢。 聖嬰與反聖嬰 聖嬰與反聖嬰 聖嬰-南方振盪現象(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簡稱ENSO),或聖嬰/反聖嬰-南方振盪是發生在橫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種準周期氣候類型,大約每5年發生一次。南方振盪是指東太平洋赤道區域海面溫度(聖嬰事件時變暖,反聖嬰事件時變冷)和西太平洋赤道區域的海面上氣壓的變動。這兩種變動是相互聯繫的:東太平洋的暖洋階段,即聖嬰,伴隨著西太平洋的高海面氣壓;東太平洋的變冷階段,即反聖嬰,伴隨著西太平洋的低海面氣壓。 聖嬰反聖嬰的影響 在過去一百年來,「聖嬰現象」共發生24次,規模有強有弱。規模強的「聖嬰現象」會造成全球性氣候型態大幅度改變。其中以 ? 1982-83 年及本次(1997-1998)的海溫變化最大,號稱是本世紀的超級「聖嬰」,也導致嚴重的災害。據估計,1982-83 ? 年那次「聖嬰現象」,西太平洋區之東南亞國家和澳洲發生嚴重乾旱及衍生而出的火災,東太平洋區之美洲國家受損於水患,除了二千條人命的死亡,財物的損失達到 130億美元之鉅。凡事有利有弊,許多人也會因「聖嬰現象」受益,例如大西洋區的颶風較少,澳洲棉花農民因氣候乾燥大豐收,智利漁民也因大量漁群向南洄游而笑逐顏開。 環境公約 國際環境公約主要在聯合國的架構下制定簽署。在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全球環境議題是會議的主軸,提出了「21世紀宣言」(Agenda 21),也成為國際合作面對環境問題的重要基礎。台灣受限於非聯合國會員,在聯合國的各項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