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意向性:考察布伦达诺与胡塞尔的学说并试以发展意向性的基本性质.DOC

意向性:考察布伦达诺与胡塞尔的学说并试以发展意向性的基本性质.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意向性:考察布伦达诺与胡塞尔的学说并试以发展意向性的基本性质

意向性:考察布倫達諾與胡塞爾的學說,並試以發展意向性的基本性質 陳信宏 哲學四,921903 04/18/2007 摘要 意向性(intentionality)是當代哲學思潮中、心靈哲學的首要問題。布倫達諾(Franz Brentano)與胡塞爾(Edmund Husserl)是心靈哲學的始祖,也是提出並擴充意向性之主要意涵的首要哲學家,因此,筆者所欲研究意向性,還是必須回到布倫達諾與胡塞爾這裡。 布倫達諾提出了意識活動中「呈現(Presentation)」的基本問題,而胡塞爾在被意向方裡,又區分出性質/內容二分,得以說明現象或認識論上的理想客觀性、意涵等直觀問題。胡氐的現象學位置,力求作為認識論、科學與心理學的基礎,便是要回到直觀的現象呈現本身,在這點上,其學說對於意向性性質的說明與擴充,做出很大的貢獻。考察了思想家的論述後,筆者也提出有關於意向性兩種類型的區分與說明:相連的與斷裂的意向性,並且以此試圖說明主體與客體或他者之間的問題。 本文藉由對意向性的脈絡進行考察,最終目的,除了瞭解人在本體論、存有論或認識論的核心爭議以外,便是試圖處理他者(Other)的問題,作為筆者日後研究方向上所欲朝往的目標。 └目錄 CONCENT┘ 摘要………………………………………………………………1 前言………………………………………………………………3 第一章、Brentano的意向對象或內容…………………………3 第二章、Husserl的意向性、現象學與形構……………………6 第一節、邏輯研究(早期的問題意識與脈絡)………………………7 第二節、還原、形構與超越(1903年後)……………………………9 第三章、「意向性」究竟為何? ………………………………12 第一節、意向方-被意向方……………………………………………12 第二節、認識論的主體與對象:客體或他者…………………………14 結語……………………………………………………………16 參考資料………………………………………………………17 前言 西方當代哲學(黑格爾之後)從德國觀念論的尾聲之後,便是從近代到當代之間的學術過渡階段。除了經歷一、二次世界大戰學界最大的動盪之外,便是所謂近代科學的發展。古典時期的科學蘊釀,替十九世紀末邏輯實證學派預示先聲,也連帶地帶動了強調生理、生物面向的生物學或心理學派發展。如果把邏輯實證、物理、生物面向的學派放一塊的話,那麼同個時代裡又有截然不同的另一群;在檢視當代脈絡時便會發現,這樣的兩派對立,早在胡塞爾之前,便是由其師Brantano開始,Brantano描述心理學的論述立場,約略揭示了之後半百年以來兩派的各自發展。本文若採前者的脈絡出發,在意識活動問題上便會導向符應決定論,在之後要做的性別、主他問題上便會導向生物決定論。因此,筆者在現象學或心靈哲學脈絡裡,發現了有別於此,但足以適切地處理這些理論工具與立場。 如果詢問交互情感的問題,便會追溯到主客問題;如果追問主客問題,會追溯到什麼?整個意識問題。整個意識問題在當代脈絡裡的基石是什麼?暫且我所找到、且確實具有足夠自明性的,便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 本文試以意向性一詞的概念出發,透過Brantano、Husserl思想脈絡的考察,輔以一點點Sartre、Lacan與Hugel等人的說法進行並置閱讀,一步步釐清與進展有關意向性、意識現象或活動、主客區分等問題,最後說明主/客、自己-他人的問題,在整個意識哲學的意涵裡,佔有怎樣特殊的重要位置,並以情感匯流(emotional confulence)的可能性作為本篇論文的結束,為之後主他問題論述的整體方向,作為哲學方面的學理舖路。 第一章、Brentano的意向對象或內容 意識總是意識著某物。教科書上都是這麼寫著。那麼,這句話本身,究竟意味著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Brentano的脈絡裡尋找。 所有關於自我-他人、主客、意識問題,總是纏繞著知識論問題。應該說,所有有關於意識問題的爭辯,其實都是由知識論問題所開啟的、也都是建立在知識論的基本問題上。「如果說所有形而上學實上都假設一種認識理論,那麼反過來,所有認識理論也都假設著一種形而上學。」問題領域之間總是交纏著,但可以說,有關於意識問題,其實都是建立在知識論的立場差異上,脈絡的主要進程都是由深層的知識論爭議主導,而表層的次要問題便會以時序斷裂的方式呈現。因此,若欲以心靈哲學的脈絡談論「他人」的問題,仍需回到初始的認識論上。 布倫達諾(Franz Brentano,1838-1917)的時間點也是一樣。Brentano剛好處在德國觀念論高峰-黑格爾之後,但其本人卻絲毫不受康德乃至整個觀念論的影響或薰陶,而是承襲中古世紀、甚至希臘時期的亞里斯多德,如同海德格承襲希臘時期的存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