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之中国现代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史复习之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复习之 通史结构 * 49 56 66 76 78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时期 文革十年 徘徊中的两年 建设新时期 基本时段划分 过渡时期(49-56)重大史实回顾 《中苏友好》 49 50 52 53 54 55 56 57 恢复时期 过渡时期 一五计划时期 初级阶段开始 新中国建立 经济根本好转 和平共处…… 人大、宪法、民主制度 一边倒及新中国外交的开始 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 政协八字方针 政治上: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外交走向成熟,成就巨大 经济上: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开始出现 思想上:经济改造中创造性的提出了“赎买政策” 文化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社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物质生活相对匮乏。 过渡时期(49-56)阶段特征 56 57 59 60 61 62 63 64 58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56-66)重大史实回顾 八大会议召开 反右派斗争扩大 经济建设的决策 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八字方针提出 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中苏关系恶化 56 57 59 60 61 62 63 64 58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左”倾错误思想开始影响中国各个方面 政治上:对中国国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但“左”倾错误出现并不断发展;外交环境恶化 经济上:经济建设上“左”倾冒进方针和挫折,总体是前进和发展的 思想上: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进行了正确的探索,但很快被“左”倾错误所打断 文化上:文化提出双百方针,并取得硕果(《青春之歌》《五朵金花》《茶馆》《蔡文姬》 );教育面临曲折:受到极“左”思想影响,教育也出现过一些偏差;科技出现一些亮点 建设探索时期(56-66)阶段特征 66 67 69 70 71 72 73 75 68 文革十年(66-76)重大史实回顾 文革开始 全面夺权 九一三事件 批判邓小平 文革影响到经济领域 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 邓小平全面整顿 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美、中日关系 南优2号 东方红1号 核武器氢弹 政治上:“左”倾错误继续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外交上的突破 经济上:“文革”的经济瘫痪,损失严重;出现阶段性 恢复发展 思想上:“左”倾错误严重 文化上:文艺一花独放;教育秩序被破坏;科研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有突破性进展; 文革时期(66-76)阶段特征 78 80 86 84 97 99 79 十一届三中全会 告台湾同胞书 改革开放、联产承包 经济特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民法、义务教育法 82 修宪 中英香港谈判 87 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90 上海开放浦东 92 南巡、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九二共识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98 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建设新时期(78-现在)阶段特征 附: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衣:衣服人均拥有量大幅度提高,着装从灰蓝单调走 向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服装店琳琅满目。 食:粮食购销矛盾尖锐,国家实行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奋斗目标——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住:改革开放以来,住房状况空前改善。——1995年“安居工程”,中低收入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住房。——追求拥有现代设备、环境优雅的舒适住宅。 行: 轮船: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铁路: (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2)“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 (3)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 (4)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