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相思好ppt
写作背景 这首《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时路上写的。当时皇帝出行还要野营,仍保持满族传统。一个身居京城贵族之家的青年对这种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野营生活,既不习惯,又觉新鲜,词中写出了他的真切感受,并表达了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长相思》则是清代的纳兰性德征旅途中而作的 他遇到了风雪,辗转难眠。 * * 长 相 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柳外楼高空断魂马萧萧 车辚辚落花和泥辗作尘风轻轻 水盈盈人生聚散如浮萍梦难寻 梦难平但见长亭连短亭山无凭 水无凭萋萋芳草别王孙云淡淡 柳青青杜鹃声声不忍问歌声在 酒杯倾往事悠悠笑语频迎彩霞 送黄昏且记西湖月一轮山一程 水一程柳外楼高空断魂迎彩霞 送黄昏 多情贵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词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梁启超说他是“清初学人第一”。国学大师王国维更是盛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 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 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 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 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 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 …… 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 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成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靡谢尽。 ——徐志摩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类似的词牌名还有:菩萨蛮、念奴娇、西江月、鹧鸪天、蝶恋花、浣溪沙、醉花阴、一剪梅、临江仙、点绛唇…… 夜深千帐灯 首句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后来产生了怨恨、埋怨,没有了刚刚相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为好。?? 第二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与赵合德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浮生萦云,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曾多次表达过他愿意追随卢氏而去的心情,如这首《画堂春》表达了他和卢氏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的愿想。 首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怎教。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黯然销魂。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这美丽青春。 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裴航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杆臼,遂成婚,双双仙去。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并不难得。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