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恩泽:催化人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闵恩泽:催化人生

闵恩泽:催化人生 不断创新 甘作奉献——记闵恩泽院士 作者:王玲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08-1-9 22:10:59 眼前的闵恩泽院士,鹤发童颜,笑声爽朗,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这位为我国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技术创新默默耕耘半个多世纪的老人,面对科技界的最高褒奖,显得平静而谦虚。他说:“能够获得这项大奖,我非常高兴。但这个崇高的荣誉不只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合作者、我的同事们和整个石油化工学界。” ? (一) ? 回首往事,闵恩泽无怨无悔。他说:“回国是正确的选择。能把自己一生的科研工作同国家的建设、人民的需要结合,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 1955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后并工作4年的闵恩泽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之后,他被分配到当时正在筹建的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开始了自己的催化剂研制生涯。当时,我国炼油所用的催化剂,依靠从前苏联进口,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那时候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实验室是向当时的北京石油学院借的几间平房。”闵恩泽回忆说。 ? 1959年,兰州炼油厂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座大型炼油厂。该厂生产航空汽油的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所用的小球硅铝催化剂一直从前苏联进口。1963年,为了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满足国家急需,当时的石油部早已决定建设一个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生产厂,闵恩泽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试生产时,他带领科研人员吃住在工厂车间,经过3个多月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终于试生产出我国的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这不仅及时保证了我国航空汽油的生产,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使小球的完整率达到92%,超过了进口催化剂86%的水平。 ? 在之后的几年里,闵恩泽接连攻克难关,研制出了我国炼油工业急需的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等一系列新型炼油催化剂,为我国石油炼制催化剂的制造奠定了基础。 ? “要自觉地面向重大应用研究技术问题、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搞科研。”这是闵恩泽多年治学的基本准则之一。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从含铅汽油到无铅汽油再到清洁燃料,我国油品经过几次升级换代,闵恩泽奠定的催化剂制造技术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拼搏和刻苦钻研,我国炼油催化剂品种不断丰富齐全并形成系列,不仅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5%,而且已经开始出口欧美、亚非等地区。目前,闵恩泽指导开发的渣油催化裂化分子筛催化剂每年用于加工渣油3600万吨,经济效益可达百亿元以上;他指导开发的Y型分子筛仍是各种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元;半合成催化裂化催化剂制造方法至今仍被各催化剂厂普遍采用。 ? 闵恩泽对石油化工技术和国家发展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承认,并为他赢得了众多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石化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日本桥口隆吉基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二) ? 自主创新,是闵恩泽一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关键词。正是一项项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支撑着我国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技术实现跨越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总结几十年的创新体会,闵恩泽诙谐地说:“好似吃麻辣烫,又辣又爱,坚持下去,终获成果。” ? 原始创新要如何实现?闵恩泽说,一定要把现有技术的科学知识基础,转移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以获得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为例,这项成果把原有的晶态镍合金和釜式反应器的科学知识基础,转移到全新的非晶态和磁稳定床反应器的科学知识基础上,最终实现原始创新。 ? 其实,闵恩泽对自主创新的思考,得益于一次印象深刻的会晤:1980年,东京国际催化会议后,56岁的闵恩泽邀请美孚石油公司的中心研究室主任来华访问,他讲到美孚在分子筛领域成功的经验时提出,要搞新的催化材料,而不是搞催化剂。闵恩泽听后很受启发,便和同事们广泛调查石化技术创新的历史,调查催化材料怎么发展,研究国外大公司怎么干,最后明确新催化材料是创造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工艺的源泉。 ? 创新总会有风险,创新的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失败和挫折教育着我们,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闵恩泽常用这样的话来激励自己,也鼓励学生、同事。他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从试验到失败,从失败再到试验,一项项创新成果最终获得了成功。 ? 作为战略科学家,闵恩泽非常关注和熟悉国际科技前沿,并始终站在世界石油化工科技的前沿。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提出发展我国绿色化学的建议,并指导开发成功多项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的绿色新工艺。新世纪以来,他进入绿色化学中的生物质资源利用新领域,指导学生开展利用油料作物发展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研究。目前,已开发成功高压醇解生物柴油生产新工艺,建成2000吨/年的中试装置,计划于2008年建成5万吨/年的工业示范装置。 ? 如今,83岁的闵恩泽还在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