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人成长)

馬思勞的需求階梯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馬思勞於1954年提出了著名的需求階梯理論。馬思勞認為人與生俱內會有各方面的需求,而這些需求是所有行為的推動力量。這些需求有層次之分,從低至高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感和愛的需求、自尊感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高層次的需求若果不能獲得滿足,便會使我們的精神不健全,亦會產生心靈空虛、鬱悶等心理問題。 這五種需求像階梯一樣,由低至高排列,低一層次的需求獲得滿足後,就會向較高層次的需求發展。然而這並不是固定的次序,也會因人而異。 第一層:生理需求,是指人類能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等。這些需求若得不到滿足,我們便可能難以繼續生活下去。 第二層: 安全感需求,是指個人能獲得保障、安全、不需害怕的需求 第三層: 歸屬感和愛的需求,是指能滿足個體與他人交往的需求(如友誼、愛情等),並能從中獲得愛與被愛的需求。另外,人人都希望可以有一種屬於某一群體的感受,從而滿足我們對歸屬感的需求。 第四層: 自尊感的需求,是指人類能得到自己及他人的尊重的需求。馬思勞認為,這層需求能得到滿足後,便能使個體對自己充滿信心,並體悟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第五層: 自我實現的需求,是指人們能發揮個人潛能,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的需求。 艾力遜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社會心理學家艾力遜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指出,人在一生之中不斷成長,可分為嬰兒至老年八個階段。在每個階段裡都需要完成特定的任務,否則就會出現危機,對個人成長帶來負面的後果。 發展階段 年齡(時期) 成長的任務對危機 順利發展的後果 發展遇上阻滯的後果 1 0-1(嬰兒期) 信任對不信任 信任別人,有安全感 面對新環境時感到焦慮不安和無助 2 2-3 (幼兒期) 自主對羞怯懷疑 有自信地學習生活技能,應付日常生活所需 缺乏自信,處事畏首畏尾 3 4-5 (學前期) 自發對內疚 為人主動,有好奇心,與不同的人互動 因不能達到別人要求而內疚退縮 4 6-12 (少年期) 勤奮對自卑 對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勤奮好學 自覺未達標準,充滿失敗感 5 13-18 (青年期) 自我認同對角色混亂 有明確的自我概念,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 生活沒有目標和方向,感到徬徨迷失 6 19-25 (成年期) 友愛親密對孤僻疏離 能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同時保持自我的獨特性。 人際關係疏離,常感孤獨寂寞 7 26-65 (中年期) 傳承創辦對頹廢遲滯 對家庭、工作、社會有抱負及關愛之心 對他人和社會漠不關心,個人發展停滯不前 8 65+ (老年期) 自我整合對悲觀絕望 滿意人生成就,能安享餘年 悔恨舊事,滿懷遺憾 艾力遜指出青年是追尋自我認同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需要別人的認同之外,還要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為自己確立位置和建立身份,否則只懂迎合別人的要求,而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失去方向感,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夏偉豪的成長任務理論 夏偉豪認為成長受兩個時鐘所規限: 第一個是生理時鐘,定規限我們的成長。 第二個是社會文化的時鐘,不同社會文化對個人的期望都不同。基於這兩個時鐘的限制,夏偉豪提出一些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發展任務,如果人們不能完成這些任務,便會阻礙不同階段的成長。 祖氏窗口 「探究活動3」的表其實源自祖洛佛和哈里英漢設計的祖氏窗口,它有助分析每個人「自己公開」及「隱藏」的地方,幫助了解自我。祖氏窗口包括四個部分----公開部分、隱藏部分、盲目部分和未知部分: 自己知道 自己不知 其他人知道 公開 盲目 其他人不知 隱藏 未知 寶柏建立自尊感互大基石 心理學家寶柏博士提出五塊建立自尊感的基石: 安全感、獨特感、聯繫感、方向感和能力感。 安全感 我們擁有安全感時,會對自我感覺、環境、人際關係產生舒適和安全的感覺。 獨特感 有些人較感性,有些較理性;有些人急於採取行動,有些只計劃不行動。我們認識自己,能準確地描述自己 (如外表、喜好、角色、價值觀等),感到有與眾不同之處時,便擁有獨特感,覺得自己有特殊的價值,不是其他人的附屬品。 聯繫感 聯繫感是指我們對團體的歸屬感,讓我們感到獲得接納、認許、欣賞和尊重。 方向感 顧名思義,方向感是指我們如能掌握生命的目標,便有方向感。我們為了達到一個目標,便會盡力控制自己的未來,同時也願意為後果承擔責任。 能力感 能力感是指我們做一些重要和有價值的事時,感到十分成功。 畢馬龍效應 「畢馬龍效應」與自我實現預言有關,是兩位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意即「事先預期甚麼,便會出現類近的結果」。自尊感影響我們的期望,這些期望影響我們的行為。 資訊站 畢馬龍效應 「畢馬龍效應」(或作「比馬龍效應」)是心理學名詞,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森陶與傑柯布森於1968年所作的研究成果。 研究以一群6至12歲的學童為對象,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