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祥新材现金流之惑.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祥新材现金流之惑

三祥新材现金流之惑■本刊特约景楚 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祥新材”)于11月份进入了证监会预先披露企业名单,并在证监会网站发布了新版招股说明书。该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355万股人民币普通股,预计募集资金约2.68亿元,用于年产10000吨电熔氧化锆系列产品项目。  然而,笔者在翻阅其招股说明书时发现,该公司所公布的采购数据与销售数据均缺乏现金流量的支撑,存在一定的疑点待解。营业收入疑点重重  从三祥新材招股书提供的相关财务数据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89亿元、3.23亿元、3.08亿元和1.45亿元,因其公布的营业收入并不包含增值税部分,而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入金额却是含增值税,因此在进行营收与现金流做对比时,需要考虑将增值税内容加入到营业收入中。  据招股书介绍,三祥新材销售货物的增值税率为17%,而其子公司杨梅州电力虽在不同时期按照6%和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但该公司所发电量主要供三祥新材内部使用,而报告期内,对外销售实现的收入仅在百万元上下,相对数以亿计的营业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如果按照17%核算增值税,则三祥新材含税营业收入金额将分别为4.55亿元、3.78亿元、3.61亿元和1.69亿元。问题出现了,笔者在核算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含增值税的营业收入与含税的现金流金额存在明显不匹配现象。  以2014年营业收入和现金流进行对比,可以看到该公司2014年含增值税营业收入为3.61亿元,而反映该项现金流入情况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却仅为2.66亿元(其中预收款项变动金额太小,可以忽略不计),营业收入与实际收到的现金差额近0.95亿元。在正常情况下,该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计的增加金额应该与这一金额相差不大才对,然而从2014年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年初余额和年末余额来看,这两项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合计减少了800多万元。也就是说,在该公司2014年营业收入中,有超过1亿元的营业收入没有以现金方式收回来,也没有形成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类的权益。  同样,该公司2013年的含增值税营业收入为3.78亿元,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仅为2.82亿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为0.96亿元,按正常逻辑则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增加额应该接近这一额度才对,但实际上,该年度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双双减少的情况,两项合计减少金额超过700万元。照此来看,该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中也同样有上亿元的营业收入既没有以现金方式收回,也没有形成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类的权益。  实际上,以同样的方法去核算,我们还可发现,该公司并非只有2013年和2014年才存在此种情况,其2015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入同样存在3600余万元的差距。在报告期内,该公司营收和现金流之间每年都出现很大差额,这实在令人费解。采购数据疑似“无中生有” 除了营业收入上存在疑点外,三祥新材的采购数据也同样令人生疑。  从三祥新材披露的财务数据看,报告期内,其采购数据似乎远远超过了反映其采购现金流出情况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这意味着其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大量增加,也即其负债出现了快速增加的情况。然而,从其公布的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其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2.95%、27.18%、20.74%和26.33%,除了2015年6月有所增长外,其他年度却在下降,并没有出现增加的迹象。  资料显示,三祥新材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为锆英砂、硅系合金、带钢及各类辅料添加剂等,其中锆英砂为其最重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依据该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及其占采购总额的比例,笔者核算出其采购总额分别为2.36亿元、2.41亿元、2.13亿元及0.96亿元,这其中并不包含增值税,如算上17%增值税的话,则该公司实际含增值税采购金额则分别为2.76亿元、2.81亿元、2.49亿元和1.12亿元。 以2014年为例,三祥新材的含税采购金额为2.48亿元,而其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却仅有1.53亿元,其中预付款项减少金额为118.87万元。因此,其实际支出金额与采购总额之间大概有0.94亿元的差额,这意味着其新增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之和与这一差额应该相差不太大才对。但实际上,从其财务数据来看,2014年该公司应付票据的年初余额和年末余额均为0,应付账款则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932.74万元,这一来一去,总额竟然有超过1亿元的采购金额既没有以现金方式支付,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负债。由于该公司原材料采购大多依赖进口,不可能有太多背书转让票据支付货款的情况,因此,这1亿多元无端多出的采购金额就显得十分离奇。  同样,我们在核算2013年数据时,也可看到该公司2013年含税采购金额为2.81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仅为1.82亿元,预付款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