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如何处理电视新闻中的多资讯成分 从自动处理机制观点探讨结构 .pdf

人如何处理电视新闻中的多资讯成分 从自动处理机制观点探讨结构 .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如何处理电视新闻中的多资讯成分 从自动处理机制观点探讨结构

人如何處理電視新聞中的多資訊成分? 從自動處理機制觀點探討結構特徵對注意力與記憶的影響 《中文摘要》 現今電視新聞畫面可以包含多資訊成分,這使得看電視不再只是單一畫面的 資訊處理,多資訊成分競爭的畫面將不斷地影響閱聽眾的資訊處理過程以及認知 資源分配。本研究採用認知心理學研究取徑,根據有限容量模式和心理生理學 , 特別關注製碼時自動處理機制所引發的指向反應。方法上,結合眼球追蹤與心跳 率測量等技術,嘗試瞭解閱聽眾觀看電視新聞的認知歷程以及觀看新聞後的媒體 效果。結果發現,電視結構特徵在眼動指標上有達到注意力捕捉的效果,因而增 加新聞記憶,並對心跳變化產生影響。 關鍵詞 :多資訊成分、有限容量模式、心理生理學、自動處理機制、指向反應、 眼球追蹤、心跳率、結構特徵 1 壹、 前言 媒介訊息是由呈現內容的結構特徵(structural features )和內容特徵(content features )所組成。認知取徑媒體研究認為,「媒介訊息」是指訊息經過「媒體」 傳遞給人們;媒體的作用,在提供一組「結構特徵」,以包裝由「內容特徵」所 形成的訊息(Lang, 2006a) 。以電視新聞為例,製作單位以相關新聞剪輯(鏡頭切 換)、編輯(文字跑馬燈、燈光、顏色)與排版(主播、影片和文字等畫面配置) 等技巧包裝新聞內容,傳遞給一般閱聽眾收視。因此,本研究關心的是現今電視 新聞是可以包含多資訊成分(multiple information components ),而非僅只是一個; 也就是說,看電視不再只是單一畫面的資訊處理,多資訊成分競爭的畫面就如同 萬花筒般,不斷地影響閱聽眾的資訊處理過程以及認知資源分配。 「內容特徵」一直是傳播研究關注的焦點,如主題(政治、健康、災難、暴 力等)、類型(新聞、廣告、戲劇等),或認知取徑媒體研究著重的情緒性的激越 程度 (arousal )、資訊複雜度(information complexity )皆是以內容特徵劃分的研 究類型。過去傳播研究也多關注在媒體的內容特徵對認知、態度和行為的影響, 譬如暴力或色情的內容對青少年的涵化影響(Gerbner, Gross, Morgan, Signorielli, Shanahan, 2002) ,但卻忽略了結構特徵對閱聽眾產生的影響。 因此,本研究嘗試從媒體的「結構特徵」著眼,採用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取徑, 試圖以電視新聞的結構及形式 (form )製作手法去探討獨立於「內容特徵」之外 的媒體訊息對資訊處理的影響。媒體的結構特徵過去較少被研究(Bucy, Lang, Potter, Grabe, 1999) ,如媒體的感官形式(視覺、聽覺等)和製作技巧(電視 鏡頭切換、鏡頭剪輯、廣播音效、報紙版面設計、網站超連結等)。然而,近期 的傳播效果研究逐漸重視視覺製作形式或電視的結構特徵對閱聽眾資訊處理的 影響,例如Grabe 、Zhou 、Lang 與Bolls 等學者(2000)研究小報化的(tabloid ) 新聞製作形式對閱聽眾的資訊處理過程會產生什麼影響;有些學者則探討單一電 視新聞製作形式,如「鏡頭剪輯」或是「鏡頭切換速度」對新聞資訊處理的影響 (Lang, 1990; Lang, Bolls, Potter, Kawahara, 1999; A. Lang, S. Geiger, M. Strickwerda, J. Sumner, 1993; Lang, Zhou, Schwartz, Bolls, Potter, 2000) 。 上述研究都發現媒體的結構特徵會引發認知資源配置的自動處理機制 (automatic processing ),引發心理生理學 (psychophysiology )指標上的指向反 應 (orienting responses )。指向反應最早是由Pavlov(1927)提出,認為人遇到環境 中的變化時,為了快速取得資訊,會中斷正在進行的資訊處理作業,並將感官(眼 睛、耳朵等)朝向變化的來源。也就是說,電視訊息製作過程附加的各種結構特 徵的製作方式可能引發有限容量模式的自動處理機制注意力分配,並引起指向反 應,進而產生較佳的記憶效果。因此,本研究以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取徑,根據「有 限容量模式」和「心理生理學」,特別關注於製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