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团体间的竞争.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团体间的竞争

偏見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1/25 內容綱要 團體對立的成分 偏見的學習 偏見的動機 偏見的認知基礎 偏見的面貌轉變 偏見的減少 問題與討論 團體對立的成分 刻板印象(stereotype) (一)定義 對某團體或社會類別的人共有的個人屬性所抱持信念。 (二)範例 原住民 運動佳、酒量好、歌聲洪亮、凶悍… 老人 動作慢、記性差、嘮叨、病痛多、和善… 影視歌星 私生活雜、不戀情份、學歷低、賺錢多… (三)預先引發的破壞效果 自我應驗的預言 如:刻板印象(原住民凶悍或不講理) 影響互動方式(距離遠、無目光接觸、說話速度快或聲調低) 原住民(不受尊重、要求重複) 出拳攻擊 偏見(prejudice) (一)定義 對一個團體的評價。一般表現為對於內團體產生正向情感,對於外團體則存在負向情感。 (二)偏見的破壞性 如:對族群、性別、年齡、前科記錄…存有偏見者,進而影響其對個人知覺(如前科記錄與人格污點)、人際互動(如自我應驗的預言),甚至公共政策喜好(如年齡歧視與退休政策)等。 (三)偏見與我族中心主義 內團體是萬物中心,是優於所有外團體! 如:二次大戰期間的德國與日本。 (四)偏見與歸因 內團體成功時做內在歸因,內團體失敗時做外在歸因。 如:亞洲職棒大賽,中華隊輸給日本與韓國,是因為… 對場地不熟悉、大環境未成熟 VS. 技術不足、練習不夠 (五)偏見與刻板印象 1.兩者息息相關。 如懶惰、不求長進、熱心(認知或情感?) 2.相同偏見,不同刻板印象。 如:日本人(好色、做作)、泰國人(懶惰)、阿拉伯人(好戰)… 歧視( discrimination) (一)定義 依據團體身份而對個人表現負面行為。 (二)相反歧視 以配額方式鼓勵少數團體入學或工作,犧牲多數團體利益而嘉惠少數團體。 如:婦女保障名額、原住民聯考加分、身心障礙者就業… (三)歸因模糊性 受歧視者無法分辨是因自己被視為某團體成員,或自己真的表現不好。若能歸因於歧視所致,則能減少對自尊的傷害。 (四)偏見與歧視 歧視並非總是與偏見一致,如情境壓力或社會規範。 偏見的學習 ★社會學習理論—偏見是學習而來,學習方式與學習其他態度一樣。 社會化 (一)社會學習機制 1.聯結—如阿拉伯人 恐怖攻擊 討厭阿拉伯人 2.增強或懲罰—如怒罵XX人,被給予鼓勵。 3.模仿—如學習家中長輩對待外勞方式。 (二)社會化機構—家庭、學校、職業團體、同儕、媒體… (三)社會規範的學習—行為準則的學習! (四)偏見的世代差異—種族偏見已大大減少嗎? 媒體 媒體對於偏見學習之擴大效果。 如:雛妓 原住民、壞掉的東西 MIT 偏見的動機 ★偏見在於滿足自己內在需求! 心理動力取向—偏見為個體內動機性緊張的副產品 (一)替代攻擊 1.對於引發挫折或煩惱來源,由於害怕或因無法接近來源而無法迎頭痛擊時而產生之。 2.範例—如代罪羔羊、出氣筒 丈夫在工作上被老闆責罵 回家打老婆 美國經濟不景氣 攻打伊拉克 (二)權威性人格 1.認為對另一團體的憎恨是心理變態徵候、是一種人格違常。 2.特徵:順從既定合法權威、高度遵守傳統的行為模式、嚴懲歧異者 3.來源:天生或社會學習? 現實的團體衝突 (一)競爭 團體間的競爭(資源有限性)產生彼此敵意與偏見。 (二)相對剝奪感 1.範例 a.喜歡嗎?爸爸買不起! b.同工不同酬。 2.自我剝奪 VS. 團體剝奪 若能歸因於是具有某團體身份而產生,則團體剝奪較具影響力。 偏見的認知基礎 ★偏見因認知偏差而形成! 類別化 (一)將他人自然地類別化成團體。 (二)凸顯性與類別化 如:體型、膚色、性別、聲音… (三)錯覺相關 將非常少見的行為與不常見到的團體進行配對。 如:班上唯一的法國外籍學生很愛現 法國人很愛現 (四)為何覺得凸顯?—社會規範 VS. 外在刺激特性 如:看到嬰兒先問性別? 工作職位考量,性別優於能力? 以類別為基礎的處理過程 (一)標籤化 1.不同標籤引起不同評價 如:原住民 VS. 番仔、喜憨兒 VS. 低能兒、白癡 身心障礙 VS. 殘障、新住民 VS. 外籍配偶 2.標籤隨時間而變化 (二)優點 1.簡化:與陌生人第一次接觸。依性別、年齡、出生地、身份、星座…分類,獲得基本互動參考架構。 2.豐富化:類似特質推論。 (三)缺點 過渡刻板印象形成。如「陳進興」的兒子! 刻板印象的運用 (一)自動引發 刻板印象的引發與運用,通常是自動、快速、無意識、自然而然。 (二)典型效果 當目標人物愈符合某種團體刻板印象時,有關這個特定的人的任何訊息都會被刻板印象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