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欧姆欧姆

欧姆 欧姆 (G.S.Ohm) (G.S.Ohm) (1787-1854) (1787-1854) 德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生于德国埃尔兰 根城,因家庭经济困难曾中途辍学。作为 教师的欧姆1826年发表《电路的数学研究》 一文中第一次出现欧姆定律式(文章中不 称欧姆定律,而是后人给予命名)。 第 1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 1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 1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退出 欧姆的科学成就 欧姆的科学成就 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 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 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 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 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 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 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 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 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 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 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 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欧姆花了 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 第 2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 2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 2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退出 欧姆的科学成就 欧姆的科学成就 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 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 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 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 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 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 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 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 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 第 3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 3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 3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退出 欧姆的科学成就 欧姆的科学成就 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E。式中S表示电流; E表示电动力,即导线两端的电势差,γ为导线对电流 的传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 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 评价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 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 科学界的重视。 欧姆在自己的许多著作里还证明了:电阻与导体的长 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传导性成反比;在稳定 电流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