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版)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 副本.doc

(教学版)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 副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版)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 副本

南通市2015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开放 密不可分 百花齐放 B. 开阔 亲密无间 百花齐放 C. 开阔 亲密无间 渐臻佳境 D. 开放 密不可分 渐臻佳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 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 B.政府部门既要明确其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也要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管理,这 样才能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C.李娜在网球场上的坚韧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为中国体育赢得全世界瞩目的同时, 也有效传达了关于力与美的正能量。 D.汉赋虽然呈现出堆砌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炼语言辞 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 3.下列标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草坪标语) B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来。(图书馆标语) C扬起帆 D.司机一杯酒,亲人。 (公路标语)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 。 ①寂寞是一种清福②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③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答案】B 5.对下列材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先结构,选材料。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打好基础,注重积累。D.写文章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才难”句:人才难得,不是那样吗?《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2]不知才之难:不知人才培养之难。 [3]不啻(chì翅)不止。这两句的大意是竟不见对待人才之有才像自己之有才一样,对待人才像自己培养的一样。[4]春秋:我国历史的一个时代(前722—前481),因孔子所修史书《春秋》包括这一时期而得名。 [5]圣人:旧时指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物,这里指孔子。 [6]唐、虞之隆:唐尧、虞舜对人才的重视。[7]时时有之:经常出现。 [8]不当其位:不临其位,指没作官,无权力。 [9]晏平仲:名婴。春秋时齐国的贤大夫。《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0]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春秋时郑国的贤相。《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1]季子: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有贤名,寿梦欲立这,辞不受,封于延陵,因号延陵季子。葬:坟墓。 [12]“非直叹”二句,不仅感叹人才之难得,更感叹惜才者之难得。[13]第:科第,科举时代谓中试为得第。[14]凭:凭据。[15]荐:荐举,推荐。 [16]年:年岁。[17]张襄阳:事迹不详。[18]弃:弃置不顾。 [19]受荐者:被举荐的人。自懈:自己松懈,不求上进。 [20]寡:少。[21]瑕:玉上的斑点。疵:缺点、毛病。瑕疵,小的缺点。 [22]真具眼者:真是有眼力的人。[23]安所施乎:到哪里施展呢! [24]当事者,指执政掌声权的人。??? (选自李贽《李温陵集》卷四《焚书》) 李贽(1527—1602)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原姓林,名载贽;中举后改姓李,避穆宗讳而改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公元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大胆抨击当时的假道学、程朱理学和封建传统教条,被统治者迫害死于狱中。在文学上,反对复古主义者的剽窃摹拟,倡导“童心说”,主张文学必须发抒已见,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在当时影响很大。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举春秋之天下 举: 直叹惜才者之难也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